阳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厚重,文化深远,其中以杨继宗为代表的“廉吏”文化,更对清廉阳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阳城县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编创了《廉洁文化润阳城》一书,该书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廉吏”因素,以历史朝代更迭为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立完整的故事、深入浅出的感悟,从数百位阳城在外致仕者及外地来阳城为官者中选录了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张敦仁等40余名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发挥廉洁文化培根铸魂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打造“清廉阳城”文化名片。
朗读丨张静静
王国光立志兴大明
节选自《廉洁文化润阳城》
王国光(-),字汝观,号疏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
坎坷不移改革志
万历五年(),王国光任吏部尚书,成为张居正实行改革的得力助手。他锐意进取,发奋图强,同时,为朝廷推荐和选拔了一大批饱学俊才。
《明史》高度评价王国光,说“国光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白”。他从进京任兵部主事至刑部主侍郎近20年,任刑、户、吏三部尚书达12年,一生曾四次受到弹劾。
第一次是他刚任户部尚书时,受到南京御史的弹劾,神宗派人查清后纯属诬陷,故“特留之”;第二次是京都给事中商尚忠弹劾他“铨选私所亲”,即选拔官员时不是举贤,而是举亲,经查纯属报复;第三次是给事中张世则弹劾他“鬻官黩货”,即卖官贪污受贿。王国光在金殿当场驳回,神宗查明后判决张世则“挟私,贬仪真丞”,对王国光“再慰留”;第四次是御史杨寅秋弹劾他的数条罪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根据张居正的意见,将吴中行等5人罢官回家。
万历五年(),已辞官致仕在家的王国光,在首辅张居正的数次写信恳劝后,于当年十月初五日再度出山,担任吏部尚书。他目睹当时官场吏治腐败、朋党成群、人浮于事、空议盛行的种种丑恶规状,痛心疾首,矢志以天下为已任,革新吏治,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吏部尚书的五年中,对原有的官员考察办法做了详细的改进完善,使吏治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任职不久的万历六年三月上旬,王国光经过深思熟虑,有的放矢地在呈奏的《条议吏治疏》中提出了“采实政”“禁投谒”“别繁简”“议调处”“恤卑官”“停加纳”“责有司”“重捕官”等八条献策,三月九日得到了圣旨的批复:“览卿奏,俱深切时弊,有裨铨选,依议务着实行。”他在八条吏治整顿献策的首项“采实政”中,不但阐述了实行考成法的必要性,而且具体勾画了那些不符合“采实政”标准的官员的面目,并表示决心“秉公持正”,对“卓有实效者”“一体破格优处”,对那些“专事虚文”“空谈废职”等背谬实政者“定行劣处”。
别繁简”和“议调处”可谓相辅相成,前者针对同级别官员工作的苦乐不均采取待遇有别的奖罚制度,后者则针对同级官员的才能不等和功过有别而采取“人地相宜”的调动政策,这些都是实施考成法具体而得力的举措。
“禁投谒”针对徇私情走后门的跑官腐败,采取坚决的严惩办法。“停加纳”针对增加缺额编制造成机构臃肿和滥竽充数的弊端,采取了一步到位的禁止绝招。
“责有司”针对地方不法豪强“串通吏书作弊”欺瞒隐漏、造成赋役不均、国税难征的不治之症,对徇情或疲软的主管官员,采取强有力的问责手段。
“恤卑官”体现了王国光体怜下士的悲悯心肠和难能可贵的人道主义。“重捕官”则旗积鲜明地表明了他重实效而不看资格的选人用人原则。
通过王国光一系列的吏治改革措施,树立了朝廷坚定明确的选拔用人导向,使那些“敦本务实”、政绩突出的官员大多得到了提拔重用,“立限考事”和“以事责人”成了当时官场的普遍吏风,每个官员都明确了自己的职守,令行禁止,气象一新,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接着,王国光又把改革裁汰无用机构和冗官、冗员提上了议事日程。万历八年二月,他把握时机,着吏部将清查的各省添设官员人数如实上报,大刀阔斧地开展了精简机构、裁革冗员的工作。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在王国光担任吏部尚书期间,仅万历八年()十一月至万历九年()十二月,短短十三个月时间就裁汰各级冗官五百九十五人。
在此基础上,王国光还向万历皇帝上了《议裁繁文疏》、《议处考察公费疏》、《议补偏救弊八事疏》、《议革夙弊清选法三事疏》等奏章,对官员考核选用过程中的诸多细节进行了公平公正的纠偏救弊,起到了周密审慎、具体而微、及时有效的裨益作用,这些举措对明清官员的选用考核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经历了财政改制、裁汰冗员、整顿驿递、整饬吏治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之后,万历新政已大见成效,濒于崩溃的国家财政得以好转,太仓集粟可支十年之用;北方虏患基本平息,南方倭寇渐被荡平,《明史记事本末》载“海内肃清,边境安全”,大幅扭转了大明王朝自嘉靖、隆庆以来的颓败没落之势,可谓是物阜民丰,国力强盛。王国光因此得到了朝廷极高的信任和奖誉,升任经筵侍讲,辅导万历帝研习经史;万历七年()冬,加封太子太保;万历八年()二月,帝命陪同侍驾耕籍;三月,侍驾谒陵;万历九年()春,再命侍驾检阅军队;万历十年()秋,特进正一品光禄大夫,贻赠四代如其官。其它如赐服、赐币、赐宴等多不胜举,皇上恩宠无以复加。
万历十年(年),正当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方兴未艾、万历中兴的光焰灼照之时,首辅张居正不幸于六月十一日病逝,被改革触动利益的反对派乘机反扑,十年风雨如磐、披荆斩棘奠定的新政基石,在皇权与顽固派势力的合击下被彻底摧毁。轰轰烈烈的“万历新政”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抄家和王国光的致仕回籍而彻底告终!
改革进程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真心为国、诚心为民,目标明确,决心坚定,方法对头,步伐稳妥,尤其是在遇到阻碍困难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放弃,不退缩,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关山,最终胜利。否则,再好的改革办法,也只会半途而废,中途搁浅,使改革者空留遗憾。王国光改革就是一个实例。他受四次弹劾,可见改革之坎坷。但由于他严于律己,清廉自律,刚正不阿,故清者自清,这些无中生有的弹劾不攻自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因为被弹劾而退缩、而自倒,仍然坚定不移砥砺前行,为大明王朝达到“物阜民丰,国力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强调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改革期,深水区,更应发扬知难而上、激流勇进的大无畏精神,去奋力攻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原标题:《《廉洁文化润阳城》有声书第三十五期——王国光立志兴大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