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资源 >> 正文 >> 正文

廉洁文化润阳城有声书第三十六期王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2/26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327/4598822.html
                            

阳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厚重,文化深远,其中以杨继宗为代表的“廉吏”文化,更对清廉阳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阳城县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编创了《廉洁文化润阳城》一书,该书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廉吏”因素,以历史朝代更迭为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立完整的故事、深入浅出的感悟,从数百位阳城在外致仕者及外地来阳城为官者中选录了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张敦仁等40余名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发挥廉洁文化培根铸魂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打造“清廉阳城”文化名片。

朗读丨张静静

王国光立志兴大明

节选自《廉洁文化润阳城》

王国光(-),字汝观,号疏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

情系桑梓耀丹青

万历十年(),王国光这位出身贫寒、已年过古稀的老人致仕归乡后,明神宗命令从国库拔出一大笔银子赐予王国光,让他在故里建造豪华府邸,安享晚年。王国光本来想谢绝这笔额外恩赐,但皇帝的好意又不好违抗。想了想,他有了办法。

阳城县城是一座土城,城墙多年失修,破破烂烂。王国光决定把这笔钱用于自己家乡县城的修葺。阳城县知县张应绍接受了他的建议,于当年三月开工。当时,阳城正遭灾荒,很多饥民因雇役修城而得以活命。当年十月,修缮工程完工,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县城规模,而且将一座土城建成了砖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美观漂亮,留传至今。

在维修县城的同时,王国光还拿出银两浚河聚水,以灌溉农田,为进一步改善发展阳城农业奠定了基础。他只是买下了县城西郊前朝人废弃的旧园,修建亭堂馆舍,栽培奇花异草,起名“国光花园”(即今阳城县文化馆址),又引西玉泉入内,遂成“西池”,并亲书“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刻石立于园内(今存),经常邀请文朋诗友在此相聚,饮酒作诗,谈笑风生。

王国光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阳城县令每有政绩突出者,他刻石树碑对其表彰;家乡官员有为百姓浚河引水灌田地者,他撰文刻石彰其功德。他还非常重视家乡的兴学教育,提出了“学贵博、学贵约、学贵专、学贵诚、学贵勤、学贵成、学贵用(王国光《阳城县修学记》)”的独到见解,他的教育思想和治学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教育,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王国光“善诗工书,游览所至,即题诗挥毫,遗迹甚多”(《阳城县志》)。除《万历会计录》外,生前还留下了《司农奏草》、《司铨奏草》《王疏庵率意稿》等著述,今尚存于世。他眷恋家乡这块沃土,谢政之后,告别了尔虞我诈、险难重重的官场生活,他一袭布衣,一顶草帽、一条毛驴,一袋诗书、一个小童,徜佯于故乡山水之间,赏景饮酒,探访民情,吟诗赋词,遍传佳话,留下了众多的碑记和多首诗作,今晋城境内的青莲寺、海会寺、崦山白龙祠、榼山寺、柳氏民居等都留下了他的宝贵墨迹,无论字诗,均潇洒飘逸、卓然不群。“官居端不负初心,四十年来鹤与琴……路歧才信扬朱泣,蜀险堪怜李白吟”(《卫源道中》)直抒40载仕途生活的无限感慨;“才贤多晋宋,风景失苏杭”(《晚眺泉上》)表达了对家乡阳城人才辈出、风光旖旎的欣喜之情;“山深似觉樵人语,泉暖尤闻野荇香”意境深远,诗味隽永。在游览阳城县董封临涧村后,他有感于这里淳朴的农家生活,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临涧更宿》:山近芜村水近楼,小桥烟火数家秋。客来笑问烹鸡黍,一话桑麻夜未休。

作为前辈,王国光常督导和鼓励殷殷学子。作为文人,他常以诗文会友,在绕流家乡的沁河弯里,悄然地传递着文化的信息,播撒着文化的种子,他以自己的仕途表率和文化实践滋润和影响了家乡几代学子。明清两代,地方世家大族皇城陈家、郭峪张家、下交原家、匠礼杨家、屯城张家和沁水窦庄张家、坪上刘家、郭壁韩家、张家等无不以和上庄王家联姻为荣。在他身后,各种文化书社、诗社、吟社、文社等文化社团不断涌现,层出的诗人如雨后春笋,掀开了明清沁河文化灿烂繁荣的大幕,铸建了“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的历史辉煌。

自古以来,为官从政之正道,一是清正廉洁,二是创新有为。王国光清正廉洁的珍贵品格和高尚风范,厉行改革的创新精神和治理智慧,既为我们树起了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标杆,也为我们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历史参照和借鉴。王国光致仕归乡,明神宗赐额外重金,家乡父老深为崇敬,其功巍巍,其绩昭昭。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致仕为民,王国光始终在做利民之事、去厉民之疾。致仕归乡,王国光没有选择豪华富贵之地安享晚年,依然在用自己的光和热来影响家乡,帮助家乡发展。他将得到的恩赐全部用于县城的修葺,留存至今,实乃以物化形象照显其精神境界,而流芳百世。王国光为官时,励精图治,造福苍生。致仕归乡后,依然在奉献自己,造福家乡,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百姓,从未停歇,也从未懈怠。明神宗曾赐予王国光“正己率属”匾额,不仅是对他修身律己、清正廉洁、注重品行的肯定,更是对他治国理政、锐意改革、担当作为的褒奖。

原标题:《《廉洁文化润阳城》有声书第三十六期——王国光立志兴大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