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资源 >> 正文 >> 正文

大清相国陈廷敬如何靠四字经从职场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2/25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王跃文

《大清相国》讲述了康熙时期一代名相陈廷敬,如何从一名职场小白起步,在52年的职场生涯中,经历28次升迁,在伴君如伴虎的大背景下,纵横大清政坛五十余年,成为铁腕能吏的始末。

康熙四十八年,从二十四岁进士及第起,就侍候幼帝康熙读书的陈廷敬,已是七旬老人,康熙眼见陈廷敬满头青丝变白发,虽然,君臣相伴四十八年之久,褒奖他:“卿如耆旧,可称全人”,还破天荒的称呼他一声“老相国”。

但陈廷敬却并没有因被皇帝盛赞,而陶醉在志得意满之中,反而惊的两耳嗡嗡响,他清楚记得明珠、索额图满朝称“相国”之后的大厦倾倒……随后,在一次关于“厉行节俭”的奏对中,康熙天威震怒,骂道:“陈廷敬,你老糊涂了!”自此,陈廷敬被吓得卧床不起,虽经康熙着太医细细医治得以痊愈,却就此落下了“耳聋”的后遗。

康熙怜悯旧臣年老体弱,恩准陈廷敬原品休致,回家颐养天年。五十多日后,回到阳城老宅,陈廷敬悠闲地坐着喝茶,聆听树上鸟儿啁啾,家人讶异道:“老爷,您耳朵没聋呀?”,陈廷敬笑而不答。看到此处,不禁称叹:“不愧是职场老狐狸成精既视感!”

细细读罢《大清相国》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职场中拼死拼活不停地干,却始终无法博取老板的青睐;“升职加薪”永远都是那根吊在眼前的胡萝卜;甚至早早被贴上“背锅侠”的标签而不自知;职场错失一次良机是意外,错失二次、三次那就是蠢不可及。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大清相国》结尾处,陈廷敬离京之际,回顾往昔的一段话:“当年魏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的妻子又点醒他一个“隐”字”。

正是靠这“四字真经”,四十八年的宦海沉浮,如今的陈廷敬放眼回望,当年和他同朝为官的能臣干吏,如今能跌宕起伏几十载,在官场还能善始善终的不过寥寥,而他陈廷敬不仅全身而退,还博得皇帝面前、和群臣的身前,端臣的好名声。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曾这样评价王跃文:“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跃文是一个风格极为独特的作家,他凭借对生活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怀着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秉笔直书。”

作者王跃文,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源自于王跃文小说中的政治视角和人文情怀,他一直被冠以"官场小说第一人"的头衔。年,大学毕业的王跃文准备回老家溆浦县中学教书,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县政府办公室文秘。有过公务员经历的他,对官场领域有着一定的熟悉度,对官场内的人性幽暗有着深切的体会。

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借陈廷敬从职场小白到职场精英的职场故事,展示了康熙年间在“政治视角”下的职场百态,从职场的不同层面揭示了职场人性和职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变化。

清朝初年,职场百态世相混杂,在社会的时代巨变与社会转型下,职场人士如何才能激流勇进,而不是被社会洪流所裹挟随波逐流。《大清相国》是“当下职场”和“古代职场”视角切入点下创作的职场佳作。

初入职场,被卷入科考舞弊案的陈廷敬,一波三折,本来稳稳的状元及第,却硬生生被卫大人的“等”字给拖到了二甲头名,但随之卫大人用“苏轼兄弟少年得志终成众人之靶”的例子告诫他,初入职场,“等”不能忍之事,磨炼心智方能择机而起。

靠着岳父的“忍”字,陈廷敬在明珠和索尔图两大权臣之间周旋,不偏不倚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为佞臣高士奇所惑,面对亲家好友的落难、面对亲弟的抱怨不解,暂时忍下不辩解。等待水落石出自清白。

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受了委屈,总是忍不住要跳脚自辨,广撒“委屈帖”,岂不知,此举非但不能自证,反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你替老板背锅,老板不是不知,只是确有必要需要你的局部牺牲。就如同陈廷敬在康熙打三番之时的“大户统筹”,康熙对于其中利弊心知肚明,却不得不在非常之期行非常之法,陈廷敬业只能靠“忍”字,让自己委屈。

说到陈廷敬自己所悟出的“稳”字,可算是职场真谛:“交人要稳,办事要稳,看风向尤其要稳。官场里最为难测的是风向,万不可闻风就更换门庭。官场中人免不了各有门庭,可投入门下又难免荣损与共,祸福难料,陈廷敬不投任何门庭,这也是稳中要义”。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出手必精品,《大清相国》更乃精品中之上品。所有职场中的未解之谜、努力却无法突破庸常天花板的苦闷和纠结,在《大清相国》中都能找到佐证和答案。《大清相国》非常值得初入职场的小白一读再读,细细琢磨书中职场的潜规则诀窍,然后,是真的不妨拿来借鉴一二,便能很见效果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