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Watcher
MengHualuSongDynasty
AestheticReferenceBook
追剧先锋
梦华录·宋朝美学图鉴
童小楹梦华录
刘亦菲·陈晓·宋朝美学图鉴
TVWATCHER
WhatistheStoryof
MengHuaLu
《梦华录》讲的是什么故事
1
《梦华录》这部剧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北宋年间,事发地为北宋东京汴梁。“梦华录”的剧名来自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一书。
《东京梦华录》是记录北宋东京汴梁的地理风貌、繁华景象,最为完整、细致的一本书,也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真可谓当时当地的一部百科全书。
东京梦华录的繁华景象
”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湊,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绶。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如果让我选择,我会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在史学家眼里,宋代是一个繁荣和令人向往的朝代。
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空前的繁荣,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宵禁的朝代,宋代还诞生了热闹的早市和夜市,上元节时张灯结彩、人潮涌动的汴梁城,可以说完全不逊色于现代都市。
对于东京汴梁的繁华,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清明上河图》,但是《东京梦华录》的文字记载一点儿也不逊色,甚至比那幅画还要丰富。
与近几年古装剧大多改自网络大IP的路数不同,“梦华录”的故事则是根据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的代表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而来。
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的便是一位情深意重的赵盻儿(剧中改名为赵盼儿)为救八拜之交的姐妹宋引章,设计从家暴男周舍手中智取休书的故事。原文中赵盻儿豁得出本事:“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着那廝通身酥,遍体麻。”剧中刘亦菲也将“豁出去”与周舍虚与委蛇的戏码演绎得百媚千娇。
OnthehistoricaltrueeventsofMengHuaLu
关于《梦华录》的历史真实事件
2
事件一
乐妓真的低人一等吗?
剧中第一集便提到赵盼儿自幼因父获罪沦为官奴,进入杭州乐营成为歌舞乐伎,虽后来因太守的恩令脱籍归良,但是这件事却无法从别人的记忆中抹去,这也就成了她最不愿提及的“污点”。
《梦华录》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剧照
那么乐妓真的低人一等吗?
有人可能会疑惑:世代从乐,岂不就是出身“音乐世家”?从小接受歌舞乐器的训练熏陶、具备较高的音乐技艺,何尝不是一种谋生的好法子?实际上,乐籍人士有别于普通平民百姓,她们诞生于统治者的礼乐声色之需,为宫廷官邸、王宫相府、祭坛神庙、军旅民间、迎神赛社、婚丧嫁娶、风俗节庆等各种场合而服务,不能随便离开当地,丝毫没有人身自由,私自逃离将面临被传檄追捕的风险。
“安史之乱”后,庄园经济日趋解体,乐伎活动逐渐向商业繁荣的城市、集镇、庙会等处转移,煊赫一时的“宫廷大曲”便让位于市肆演出与酒馆勾栏。在文化的转型中,宋朝成为对乐伎最宽容的一个时期。
南宋的画作《歌乐图》生动地展现了宋代教坊官伎奏乐表演的场景,画中甚至还有两名女童乐伎。这幅图与南宋仕女图《瑶台步月图》相似,但画中人物却和典雅高贵的仕女截然不同。
《歌乐图》来源上海博物馆
这些女乐身披统一的红褙外衣,难道是为了好看?在许多史料记录中,宋代官伎都以红衣出场,“库伎之琤琤者,皆珠翠盛妆,销金红背”,有的富豪家“侍姬十数辈,皆顶特髻,衣红宽袍,如州郡官伎”。但从历史渊源来看,红衣正是罪奴的遗制。古人有用丹书、赤纸记录罪隶乐籍的传统,囚徒也身着赭衣(赤红色的衣服)。由此可知,尽管宋朝乐伎社会地位有所改善,身份照旧卑贱。
《梦华录》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剧照
即使是有正式职位、献艺于朝廷的官伎,也可能被地方官视作财产,随意送人。而市伎、散乐等更是地位低下,无法与普通“良民”平等。
宋朝士人吴南金殴伤乐伎周惜案发时,法官李可斋根本不听乐伎的诉词,直接断案:“岂以营伎之词,置士于罚?(怎么能因为一个乐伎的话,去惩罚堂堂的士人?)”伤人者未受惩处,被害者周惜反被警告:“如复延纳登门,定行重罚!(再敢上门诉告,小心我重罚你!)”乐伎地位之卑,由此可见。
尽管在宋人的观念上,乐伎身在社会金字塔的最底端,但这并不妨碍乐伎成为一个颇受官方和民间欢迎的职业。北宋的民俗活动中,常常雇佣乐伎,尤其是春社、秋社、端午、重阳等节令仪式,北宋乐伎不仅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