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资源 >> 正文 >> 正文

小康熙对老师说你看不起我,亲政后定砍你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4/1/14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每个男孩子在小时候都免不了任性妄为,即使是清朝有名的明君康熙也不例外。相传康熙在小时候曾经找过他的老师借钱,结果老师没有借给他,还给他讲了一堆大道理,惹得康熙非常不悦。康熙愤怒地对老师说:“你是看不起我吗?等到亲政了一定要砍了你的头。”那么这位惹怒了天子的老师最后又是何结局呢?

陈廷敬的奇妙一生

这位被康熙埋怨的老师名叫陈廷敬,他的本名叫陈敬,生于崇祯十一年(年)。陈敬的家族是山西泽州有名的地方大族,早年陈家先祖靠着挖煤起家,经过四代家主的经营和积累,到了陈敬这一代时,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

陈家祖上出过不少地方官,但到了陈敬父亲这一代,族中已经不见几个做官的了,陈家也开始没落。所以陈敬的父亲就一直对陈廷敬严加教导,希望陈家能在他手中复兴。

这时正是明末乱世,各地流民起义频繁,四处游走的流民时常会洗劫村落。为了保住家族乡邻上千人的性命家产,陈家人就自行修建了坚固的城寨坞堡。流民军队先后好几次袭击陈家,但在坚固的陈家坞堡下都无功而返,陈家也得以在战乱肆虐的北方守住一方家业,陈敬也有了安定的环境读书学习。

陈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成功地在顺治十五年考中了进士。在参加会试时,顺治帝发现考中的学子里除了来自泽州的这位陈敬外,还有一个来自顺天府的陈敬。为了以作区分,顺治帝就给亲自给泽州的这位陈敬更了名。

陈敬的名字里就这样多一个“廷”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廷”字,陈廷敬进入朝廷做官后就一直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老师不借皇帝钱

入朝后,陈廷敬被分配到了翰林院为官。年仅8岁的康熙登基,为了稳定朝局,孝庄就给康熙选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做老师,陈廷敬非常有幸地就被选中了。

之后陈廷敬的工作就变成了给年幼的康熙讲学,这样的官职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实权,但却是前途无量。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宰执高官,比如赵普,张居正,都是帝师出身。

年幼的康熙十分聪明,陈廷敬讲起课来也省了不少事,但这时康熙毕竟也只是个孩子,难免就会耍写小孩子脾气。当时朝堂的大小权力都掌握在鳌拜手里,年幼的康熙一点自由都没有,所以就时常感到憋闷无比,一直想找点乐子舒缓下烦躁的心情。

某天,小康熙上完了课后,还不等老师陈廷敬离开就叫住了他。小康熙歪着脑袋对陈廷敬说:“陈老先生,可否借朕点银两花花啊。”

陈廷敬感到有些疑惑,就问道:“皇上,您要钱是做什么呢?”小康熙说道:“当然是找点乐子啦,至于具体怎么花,你就不要管啦。”

陈廷敬觉得,不能培养小皇帝这种贪玩习惯,就想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他说道:“皇上可否宽限为臣几日,等为臣领了俸禄后,就把钱借给皇上。”

一听这话,小康熙的不悦立刻就写满了整张脸,傲娇地说道:“我可不想要你的俸禄。你的俸禄能有多少呢,?怎么够我快活。陈老先生不是还掌管这户部吗,不如你从国库里随便拿出个三五万的,让朕好好地玩上一玩。”

这话听的陈廷敬脑袋有些大,他立马就对康熙规劝道:“皇上,国库的钱是属于国家的,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挥霍,即使是皇上您也不能任性啊。皇上作为掌管天下的一国之君,更应该以社稷为重啊。”

顽劣天子要砍头

这话说得十分在理,也是重臣的肺腑良言。可康熙却不高兴了,他觉得一定是陈廷敬在故意在敷衍他,不把未亲政的他放在眼里,于是就恼怒地对陈廷敬说道:“连你也看不起朕吗?你等着,等朕亲政后一定要砍下你的脑袋!”

陈廷敬吓得赶忙跪地求饶,可康熙理都不理他就拂袖而去了。小康熙在气消了之后也就忘记了这件事,对陈廷敬一如往常,陈廷敬也照例给他上课。

不过陈廷敬的心里却生了一根刺,他生怕那天康熙不开心了会翻旧账。所以一有机会,陈廷敬总是用各种理由找康熙上表辞职,但康熙几次都驳回了他的请求。几年之后康熙斗倒了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陈廷敬这时又找到了康熙辞职。

康熙后来得知了事情的缘由,这时已经长大掌权的康熙也明白了掌控一国江山的难处,对曾经的行为非常内疚。于是他特地找到了陈廷敬,出言宽慰道:“当年朕不过是个孩子,行事言语难免会顽劣一些,还望爱卿不要放在心上。”

陈廷敬的荣耀与成就

有了康熙的宽慰,陈廷敬也不再想着要辞职了,便尽心尽力地辅佐康熙。此后的多年里,陈廷敬为官清正廉直,先后担任过六部多处尚书,还负责编纂过《明史》,《清太宗实录》等著作。

康熙五十一年,陈廷敬因病离世。康熙闻之无比悲痛,特别命令其三子胤祉率大臣侍卫祭奠,赐予丧银两千两,并追赠谥号“文贞”。陈廷敬的丧礼在京城举行完毕后,康熙又特别派遣侍卫将其灵柩护送回乡。如此殊荣,也算是人臣至极了。

结语

人在年幼的时候,总是免不了做出任性顽劣之事,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好在康熙在长大后认识到了曾经的过失,能够及时改正。从这一点来看,康熙就比历史上那些成年后依旧肆意妄为的帝王要好太多。

陈廷敬辅佐康熙半个世纪之多,康熙的很多治国思想都是出自陈廷敬的教导,可以说康熙缔造的盛世里也有陈廷敬的一份功劳。

陈廷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权力之下,也要保持廉洁和为国着想的品德。他与小康熙的那段小插曲,也反映出皇帝在年幼时同样有过孩子气,但成年后的康熙却变得谦和、明智。

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谨慎行事,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陈廷敬的忠诚和品德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也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一道璀璨的风景。

"小康熙对老师说:‘你看不起我,亲政后定砍你的头!’—陈廷敬的非凡人生"这个题目不仅勾勒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历史故事,还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道德和人性观念。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康熙和陈廷敬,呈现出了复杂而有趣的性格,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特殊角色。

首先,康熙,作为一位年幼登基的皇帝,经历了无比复杂的政治局势。他的童年充满了挑战,但他的聪明和才智使他能够处理这些挑战。然而,正如故事中所述,即使是皇帝也难免在年幼时表现出一些孩子气。他借钱的要求,以及对老师的不满,是典型的儿童特征。但康熙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成年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改正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反省和成熟是一个伟大领袖的标志,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康熙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其次,陈廷敬是一个非常令人敬佩的人物。他来自一个家族,本来有机会继续追求政治权力和富有的生活。然而,他的家庭教育和家庭背景使他能够树立起高尚的品德和为国为民的理念。他在面对康熙的挑战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拒绝了皇帝的挥霍要求,并坚定地提醒康熙国库的钱是属于国家的,不能轻易挥霍。这种坚持原则和勇敢的行为,不仅保护了国家的财政,也为陈廷敬赢得了康熙的尊重。陈廷敬的谦卑和正直最终为他赢得了国家的尊敬和康熙的谅解。

此外,故事中还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在这个时期,政治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高级官员的手中,而普通百姓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然而,陈廷敬作为一个官员,不仅坚持原则,还敢于提醒皇帝要以国家和社稷为重。这种勇气和智慧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少数能够保持纯洁品格的人物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精彩片段,强调了道德和品德在领导者和官员中的重要性。康熙的成熟和陈廷敬的坚持原则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使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历史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以引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故事不仅令人感动,也提醒我们,无论地位如何,坚持原则和追求高尚品德都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作品来源于:浅弋道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