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玄一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叫《大明宫词》,讲的是武则天等人的故事。之所以用这个宫殿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在高宗朝、武则天朝,皇帝都在大明宫里起居听政。这里就相当于是大唐帝国的心脏。大明宫是唐太宗贞观八年下令修建的,但是没有完工,在太宗手上成了烂尾工程。到了高宗时,才继续修建。建成之后,高宗便在这里起居和办公。
那高宗之前的唐朝皇帝是在哪里办公呢?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唐朝都城长安的宫城说起。长安的宫城有三个重要的宫殿群,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合称为三大内。这三座宫殿群建成的时间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
首先来说太极宫。唐朝的长安城沿袭了隋朝大兴城的建筑格局,太极宫位于整个皇城的最北端的正中,在隋朝就已经建成。太极宫的正殿就是太极殿,这是整个皇城最北端的正中位置。李渊起兵反隋,称帝的时候,就是在太极宫的太极殿登基的,这里是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李世民登基后,也是在这里坐朝听政。就是在这座大殿上,他和那些贤能的大臣们制定了各种政策,一起开创了贞观之治。
其次来说大明宫。上文提到,太宗时下令修大明宫,但是没有修成。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开始重启修建大明宫的工程。大明宫修成后,李治便带着他心爱的武媚娘,将办公和起居地点迁移到大明宫。从此,大明宫成了大多数唐朝皇帝的起居和听政之所。
大明宫有含元殿、凤鸾阁、栖凤阁、三清殿、太液池等,规模宏大,世所罕见。考古学家发掘了大明宫遗址,初步探明大明宫的总面积达公顷,合亩,平米。看着这组数据,缺乏直观感受,如果拿它来和紫禁城做一个比较,就能看出其规模。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为平米,也就是说,大明宫比紫禁城大4倍还多。(数据来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卷)
大明宫的正殿是含元殿,这里是大唐帝国举行各种盛大典礼的地方,这座巨大的宫殿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每间广5米。含元殿的左右分别是凤鸾阁和栖凤阁。如此巨大的宫殿群,足以彰显大唐王朝处于盛世顶峰的宏伟气魄。(数据来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卷)
唐高宗李治之所以会把起居和办公地迁到这里,风水是一个重要原因。史书上记载,大明宫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这句话说的便是大明宫地势较高,可以眺望终南山,俯瞰京城,走向一清二楚。由此可见,大明宫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相比大明宫,太极宫的地理位置就要差很多,太极宫规模较小,而且地势较低,容易积水,终年潮湿。
在大明宫里,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相继登场,爱情、阴谋、权术、政变相继上演,这座宏富的宫殿,见证了大唐政治的残酷。
再来说兴庆宫
武则天陨落之后,时间来到了玄宗朝。玄宗继位后,便着手改造他继位前的府邸。当年,临淄王李隆基的府邸坐落在隆庆坊,他继位后,为了避讳,改隆庆坊为兴庆坊。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将位于兴庆坊的四位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府邸迁出去,然后将整个兴庆坊改称兴庆宫。从此,这里从坊(相当于现在的街)变成了一座宫殿群。此后又不断兴建各类建筑和园林,最终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装潢富丽堂皇的宫殿。开元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将办公和起居地从大明宫迁到兴庆宫。从此,他和宠妃杨贵妃在这座美丽的宫殿里度过了最甜蜜的时光。
这座宫殿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像太极宫和大明宫一样方方正正、规规整整。兴庆宫以园林为主体,建筑风格多样。规模虽然不及大明宫,但豪华程度,则比大明宫更胜一筹。著名的花萼相辉楼、沉香亭便在兴庆宫里。
安史之乱后,兴庆宫瞬间变得萧条了。唐军收复长安后,玄宗还朝。此时他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他仍旧居住在兴庆宫。但是这里已经不再是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了。玄宗死后,兴庆宫主要作为太后的居住地。太宗之后的唐朝帝王,大多数都在大明宫里起居和办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