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文治武功与之前历代帝王相比都毫不逊色,因此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千古一帝”。
在康熙帝在位期间,他先是铲除了朝中的鳌拜势力,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后来又平定三藩之乱,稳定了国内局势。又消灭了台湾的郑氏集团,还三次亲征葛尔丹,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为我国目前的版图打下了基础。
康熙皇帝剧照康熙帝在位61年,在他的执政生涯中,十分热衷于推进民族大融合,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康熙的胸怀是宽广的。在康熙一朝,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汉臣。如陈廷敬,施琅等。但是有一次康熙帝问一个大臣他家中有几个孙子,大臣回答称有13个,康熙听完就让他告老还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面所说的这个人名叫李光地。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康熙九年(公元年)考中进士,因此得以进入朝中做官,此时的李光地38岁,可以说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这时的李光地仕途才刚刚开始。
本来李光地只是一个普通的翰林院编修,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在一次他回家探亲的途中,李光地凭借自己的智慧打探到了耿精忠造反的情报。这份情报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光地剧照此后,李光地逐渐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后来在清朝平定台湾的时候,李光地又用一家人的性命力保施琅出任水师提督,当时朝中是一片反对之声,但在李光地的坚持之下,康熙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才有了最终的大胜。
经此之后,李光地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是冠绝群臣。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并兼任吏部尚书。终康熙一朝,李光地都堪称康熙最为信任的汉臣。
我们都知道,李光地比康熙大了13岁,在李光地73岁那年,他以身体不再适合做官为由,请求告老还乡。但康熙帝却并没有答应,只是让他回老家修养两年,之后就要再回来工作。
康熙皇帝剧照康熙五十二年(公元年),60岁的康熙帝在北京举办了千叟宴。邀请全国的长寿老人一同参加。李光地当然也在受邀之列。于是,年逾古稀的李光地不得不再次启程来到京城。在参加完千叟宴后,李光地终于受不了一路的辛劳病倒了。
因为已经无法再回到家乡,因此李光地就留在京城养病。待到千叟宴的第二年,李光地再次提出告老还乡,这一次李光地言辞十分恳切,在他给康熙帝的奏折中说道:“臣年逾古稀,疝疾频发,祈归乡里,养儿弄孙,朽渡残年。”其主要意思就是我已经老了,没办法再为朝廷出力了,再加上旧疾复发,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养病,和儿孙一起安度晚年。
康熙皇帝剧照康熙皇帝看完奏折后非常心疼,他为这位我国家尽职尽责一辈子的大臣感到心痛。但是他也确实不舍得这位共事一生的大臣离开自己。于是他召见了李光地。
康熙帝问李光地有几个孙子,李光地回答说有4个儿子,孙子孙女加起来有13个。康熙帝听完十分感慨。
他说道:“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朕之子孙十倍于汝,然却无一日如斯。”意思就是,当大臣就是好啊,你年老了就能够回乡养老,可当皇帝呢,即便是再老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我的子孙比你多得多,但是我却不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李光地故居这番话的确称得上的康熙的肺腑之言了。他的一生除了晚年因为标榜仁政稍显倦政之外,其他时候都称得上是古往今来帝王中的佼佼者了。
后来康熙帝还是答应了李光地的告老请求,并且还赐给他“谟明弼谐”4字匾额。来表彰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让他带回乡里光耀门庭。两年后,李光地病逝,康熙帝还派曾经是李光地学生的皇五子胤祺前往吊唁,并为其追谥“文贞”。
李光地故居总结
不得不说,康熙帝的一生是精彩的,在位期间正是清朝建立初期,内忧外患都亟待解决。在康熙帝的治理下,清朝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国力大增,为之后清朝两百年的存在打下了基础,也为我国的版图打下了基础。
借用康熙帝自己的话来说,他数十年来殚心竭力,不敢有一日懈怠,做到了在那个时代,身为一个帝王所能做到的一切。在位期间他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并积极推动民族融合,这些功绩应该得到后世的肯定。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