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新闻 >> 正文 >> 正文

游记郭峪里改为郭峪村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4/10/12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www.xuexily.com/npxxc/npxyl/820.html

皇城相府的对面就是郭峪古城,看完皇城相府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

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

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郭峪村还是明代顺天巡抚张鹏云,清代刑部侍郎张尔素,明末清初大富商王重新的故居所在地,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长大成人的地方,还是第三军医大学前身第七军医大学成立的地方。

郭峪村历史久远。

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

郭峪始建村当在唐初。

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

民国六年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

郭峪村规模宏大,形制完备。

村落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不仅是我县沁河流域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蜂窝古堡群。

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筑的集聚地。

现存传统院落在建筑格局、形式、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保持原状,整体设计和营造均出自当地工匠之手,是地方建筑文化传统的真实体现。

明清两代,在这个五六百户的山村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发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

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余间。

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

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

该村民风淳朴,居民生活中仍有用纺花车、织布机、碾磨、车驾、犁耙等物者。

一些居民至今还保留着烧香拜佛、求神祭祖的习俗。

村内曾建有大小寺庙20余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汤帝庙,为九开间大殿,庙内飞檐挑角的元代戏台高达20多米,气势恢宏,中国少有。

走进郭峪村,郭峪城首先以其雄伟和博大映入眼帘。

城墙依山而建,傍水而立,城开三门。

郭峪城又被称为蜂窝城,听到这个名字不禁让人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城墙建造者的别具匠心:当地人在内墙上分三层用砖石修砌了眼窑洞,正是由于这些层层密密的窑洞,因此人们称之为蜂窝城。

这种建造法,一来方便居住,二来方便防守,这不仅让屯兵有了营房,储物有了仓库,也展现了郭峪古人在建筑史上的创举。

这座城规模宏大,在山西村镇城墙的建筑中极为罕见。

郭峪的古人为什么要修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呢?原来,山西自古富产煤铁,商贸繁荣。

富裕后的老西儿注重耕读传家,读书开阔了视野,开拓了仕途,更促进了经济的发达,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就是形成了良性发展。

山西是北方游牧民族侵掠中原农耕文明财富的主要通道,明末清初又多流民劫富,因此,有经济实力的山西人才兴建起这么多坚固的城堡以求自保。

用于防御的郭峪城墙为中国罕见的蜂窝城墙,建于明崇祯十一年,高20米,宽5米,长余米。

豫楼的军事元素更加强于民居特色…

当年郭峪村曾遭到陕西农民军的四次骚扰。

在全村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由郭峪村的乡宦张鹏云提议,富商王重新带头,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这样一座面积为18万平方米固若金汤的古城堡。

城共有三门,东门为正门名为景阳门,西门为永安门,北门为拱辰门。

在南边还有一个排水沟,上下两道水门,为排水之用。

郭峪城内的城窑共有,这些窑洞密密麻麻,酷似蜂窝,所以郭峪城又被称为蜂窝城。

郭峪古城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风土人情,吸引了很多影视剧组将此作为外景拍摄基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等电影都曾在此拍摄。

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是全村最高的建筑物了。

长15米,宽,高30米,共七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

城墙上设有炮台,城内有地道直通城外。

上世纪末,中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为郭峪亲笔题词: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

郭峪古城没有修建正规的景区大门,如果人少,可以不买门票径直入内。

但是这里没有皇城相府那样完整地开发旅游,开放的景点分散在民居当中,又没有相应的路牌和说明牌,不易寻找,也不易看懂,所以我倒觉着还是老老实实买票的好。

门票里就包括了导游费,导游会主动带游客参观并讲解。

有导游带领,也可以进入一些有人居住的老宅参观。

不然若自己擅入民宅,不仅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弄不好也会引发冲突。

古村郭峪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值得一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