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位于中国的黄土高原东翼,简称晋。山西地势复杂,南临黄河,西靠吕梁山,东临太行山。由于位于太行山以西,因此得名为山西。省会是太原市。春秋时期,山西地区属于晋国,因此被称为晋。山西具有独特的语言和风俗,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华北的晋中盆地沿汾河一带一直被誉为“渔米之乡”。
山西拥有悠久的历史,临汾一带曾是尧的都城,大同曾是北魏的首都。省会太原先后成为赵国、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都城。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县,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金五台”。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之一。五台山被列为国家级5A景区。
五台山是一系列山峰群而非单座山,位于“华北屋脊”,景区面积达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五座主要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锈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绕着整个区域,顶部平坦宽阔,犹如叠土之台,因此得名为五台山。
五台山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庙的佛教道场,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存。据传五台山拥有座寺庙,目前保存着47座寺院,其中39座位于山峰之上,8座位于山外。
平遥古城
平遥是清朝晚期的金融中心,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在古代历史上,它曾属于晋国和赵国。明清时期,平遥成为票号的聚集地,拥有二十多家票号,被誉为古代中国的华尔街。
平遥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原貌,被称为"龟"城。城内有六座城门,南北门形似龟的头尾,东西门象征四足。街道呈现出土字形的格局,建筑布局遵循八卦的方位,展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内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和72条小巷。这座古城拥有多处古建筑和近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街道和商铺都保留了历史原貌,被视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典范。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72座敌楼和0多个哚口。尽管南门城墙于年倒塌,但其他大部分城墙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平遥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景点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始建于北魏兴安二年(年),至太和十九年(年)间完成。这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的石窟主要是佛塔,也被称为塔洞;中部的“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所建。
云冈石窟依山而建,位于武州河北岸,东西延伸约1公里。共有51个洞窟(其中约20个保存较好),总计有多个佛蹲和多尊大小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仅2厘米高。第6窟是最大的石窟,由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凿,高达20米,从地面延伸到顶部。
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中国著名石窟一起被认可为世界文化遗产。
晋祠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最初名为晋王祠,最初被称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祭祀周朝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亲邑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之一。晋祠内有着著名的周柏、难老泉和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而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则被誉为“晋祠三宝”。
晋祠最早是由唐叔虞的宗族支系在今天的山西翼城建立的唐叔虞祠。最早可见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并在后来的几代中进行了多次扩建和修缮。在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烧毁了晋阳城后,宋仁宗赵祯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他的母亲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随后几代人以圣母殿为主体,逐渐建立了一系列沿中轴线排列的建筑物,形成了现今晋祠的建筑格局。
晋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它还是首批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认定的景区之一。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或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坐落在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个移民基地。
在元朝末年,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黄河地区的水患十分严重。同时,高压统治下的统治者导致了红巾军起义、战乱和混乱局面,使人民生活困苦,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有山西人移民到这里开垦荒地,以恢复农业生产。然而,明惠帝建文元年(年)又发生了长达四年的战乱,被称为“靖难之变”,这次战乱严重破坏了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荒凉的局面。
在明代,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被集中到洪洞地区领取户部发放的勘合证,并分批迁移到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历史记载,从洪武六年(年)到永乐十五年(年)的近50年时间里,共有18次移民潮,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主要迁往北直隶、河南、山东、南直、湖北、陕西、甘肃等行省,涉及多个府、县。
如今,古大槐树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山西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大槐树见证了移民史的历史事实,是移民心中的故乡。正如余亚飞的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每年都有超过20万人前往景区祭祖。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东为吕梁山脉南端的火焰山,临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西为黄龙山,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吉县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为3万平方米。与中越边界的德天瀑布、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等同为中国著名瀑布。
滚滚黄河奔流至此,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中国古籍尚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年9月5日,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年,雁门关(长城/雁门关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与函谷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雁门山因两山东西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于其间而得名。雁门关高踞雁门山上,为“天下九塞”之首(《舆图志》“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扼守着山西南北交通的要冲,切断了塞北高原通向华北的一条重要通道。它的东面连接紫荆关和倒马关,西面连接宁武关和偏关,均为明长城(内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门洞用砖石叠砌,青石板铺路,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东门门匾镌刻着“天险”二字,门上建“雁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西门门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门楼为杨六郎祠。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目前东西门楼都已被毁,北门也坍塌成了一处豁口。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该寺始建于北魏年间,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重建。整座寺庙建于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梁支撑全部寺庙主要建筑,远看形如悬在半空,故名悬空寺。整座寺庙共有40间房屋,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主体建筑之间由走廊和栈道相连。年,悬空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绵山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所修的府邸,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现保存完好,为中国国家AAAAA级景区。
皇城相府共有16座院落,间房屋,总面积3万平方米,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始建于明朝崇祯五年(公元年),外城竣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年),有康熙帝御赐“午亭山村”的石刻匾额以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对联。
我们一起盘点了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景点,看看大家都去过几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