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新闻 >> 正文 >> 正文

quot云游quot十大名塔前世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3/1/12
                            

塔是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高耸型点式建筑

称“佛塔”

而后经过历史的变迁

逐渐变成了一种观赏景点的建筑

我国现存古塔有多座

种类非常多

像山西这样的文物大省

古塔建筑更是数不胜数

就目前所知

山西现存各类古塔有余座

小编带领大家“云端”游览山西十大名塔

感知山西厚重的人文历史

一同领略山西好风光

NO.6|莺莺塔“蟾声”之谜终被揭开

莺莺塔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内

莺莺塔位于普救寺内

属于方形密檐式的砖塔

原名舍利塔

因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

故俗称“莺莺塔”

普救寺

它西临黄河

南依中条山

这座浪漫的古塔

数百年来以独特的声学效应蜚声于世

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郏县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

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

“普救蟾声”被人们发现了几百年

其中奥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从年起

永济县政府与山西大学、西安交大、黑龙江大学、中科院声学所联合

对莺莺塔的声学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

首次揭开了“蟾声”之谜

莺莺塔产生蛙声回音的原因

通俗讲

就是一个相当窄的击石脉冲

这些回波脉冲集中在毫秒左右的时间内到达人耳

形成了与蛙声极为相似的感觉

普救寺梨花深院

历史名剧《西厢记》

描述了张生赴京赶考

途中遇雨

到普救寺游玩

碰巧,在寺内看见了护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

两人一见钟情

如今游人一到这里

便可观赏到当年张生与莺莺绝妙幽会的梨花深院

再抬头看看那越墙的杏枝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首一千古绝唱的寄情诗

便会脱口而出

这里更是情侣们结同心锁的圣地

NO.7|海会寺琉璃双塔有座瑰丽的悬空楼阁

海会寺琉璃双塔

海会寺琉璃双塔

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赞誉为“国之珍宝”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十五公里北留镇大桥村

两座塔分属于宋代和明代

宋塔六角十层楼阁式

砖结构

塔内有满镶三排规整的小像

工艺精湛

造型古朴

塔外砖壁密布佛龛

龛内嵌满坐佛

因此又称“千佛塔”

明塔八角十三层楼阁式

也是砖结构

它是一座瘦俏玲珑的琉璃塔

是仿西湖的六和塔建造的

但是比六和塔更加精美、俏丽

建造者在塔身增施了许多琉璃构件

使这座琉璃宝塔更加流光溢彩

特别是在塔的第十层向外支出一圈平座

并围以琉璃栏杆

形成了一座瑰丽的悬空楼阁

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

游人可登塔在此凭栏眺望

一览太行美景

海会寺琉璃双塔

在寺院北边的大雄殿后有一股泉水

水位高

水量大

泉水从地面流过来

在这里从一个巨大的龙口中喷涌而出

泻入深潭

形成一道飞瀑

十分壮观

被称为“海会龙泉”

海会寺琉璃双塔

海会寺离皇城相府只有一公里

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他是康熙大帝的老师

《康熙字典》总阅官

周边还有“北方之小江南”之称的九女仙湖

景区内处处成景、步步生幽

游客可乘一艘游艇

听山上粗犷缠绵的号歌

感受迎面而来的水气清香

定会心旷神怡

NO.8|千佛石塔期盼塔身和塔刹重归一体

千佛石塔塔身(在台湾)

千佛石塔塔刹(在朔州崇福寺)

千佛石塔

是山西地区一座有着一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塔楼

这座塔楼位于山西省朔城市朔城区崇福寺的弥陀殿内

建于北朝天安元年

千佛石塔的外形十分的独特

体现了我国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文化

崇福寺的弥陀殿

这座九层古塔是中国式的重楼建筑和印度式窣堵婆的巧妙结合

是国内现存仅有的公元五世纪的古塔

是独立个体雕刻最多佛像作品

树立了“中国塔式”的新典范

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珍品

崇福寺的弥陀殿

因历史原因

这座石塔命运多舛

颠沛流离

至今身首分离

隔水相望

塔刹和塔身被分隔在海峡两岸

塔刹在弥陀殿

塔身现存台湾历史博物馆

据塔底题记载

该塔身平面呈方形

九级实心楼阁式

通高约3米左右

石料制成

与大同云冈石窟第2窟、第2窟、第8窟的塔极为相似

如出一人之手

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值得探观

崇福寺钟楼

一件珍贵文物分隔在海峡两岸

实在令人痛惜

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

这件国宝级千佛石塔的塔身和塔刹会重归一体

矗立在诞生它的雁北地区

崇福寺壁画

崇福寺除了石塔外

还有面积达多平方米的壁画

壁画描绘了佛教讲经说法的场面

NO.9|羊头山塔屹立石塔群最高峰

羊头山塔

羊头山塔

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北的神农镇羊头山之上

在山峰的南坡有一古寺

名曰“清化寺

为北魏时代的建筑

据统计

原来山上总共有十二座古塔

现存十座

两座被毁

被毁的两座中

一座在羊头山中峰的羊头石附近

有残存的圆形叠涩檐砂石构件为证

另一座在上清化寺后的塔院中

有明正德三年的石碑为证

此塔应和清化寺同时被毁

羊头山石窟

现存的十座塔中

一座微型石塔残损

仅存单檐

已非原貌

其余九座

相对完整

零散分布于羊头山巅和山腰

羊头山石窟

羊头山北魏造像塔

立于羊头山之最高峰

塔身由一块天然整体大砂石雕成

底座雕成一只健硕的伏状绵羊

羊背上雕出塔身

为正方形

每面刻佛龛

龛中一佛二菩萨

顶部为一四边形石块刻成屋顶状

水平置于塔身上

羊头山石窟

造像塔在山西地区很多

而用羊做基座并刻出四坡水塔顶

这种式样还是少见的

独特的塔刹形制

古今中外少有

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

是上党地区这一时期建筑形制的一种独特自然表现

羊头山石塔群中的石塔虽然体量都称不上雄伟高大

但造型独特、年代久远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NO.10|舍利生生塔八条琉璃龙直冲云霄

舍利生生塔

舍利生生塔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景区南端

古塔背倚悬瓮山

建于隋开皇年间

宋代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重建

舍利生生塔是奉圣寺著名古迹

相传塔下埋有生生不息佛宝舍利子而名

塔高三十八公尺

七屋八角

琉璃瓦顶

舍利生生塔

据传释迦牟尼圆寂后

其骨灰形成各色晶莹的珠子

佛家称“舍利子”

其中一粒埋于塔下

清乾隆年间重建此塔时

发现有许多舍利子

如今一粒变成千百粒

于是叫做“舍利生生塔”

八条琉璃龙

晋祠博物馆古建施工人员在对舍利生生塔揭瓦维修时

首次发现八条琉璃龙

这八条琉璃龙环绕在塔顶部位

历经余年风雨

仍色彩逼真、形态生动

八卦琉璃龙因其所处方位与八卦方位一致而得名

八条龙中

七条龙龙首均为侧面形象

只有位于乾位的琉璃龙龙首为正面形象

龙头直指悬瓮山

是八条龙中身形最健壮、做工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

因而有镇山龙之称

山西省古建专家柴泽俊称

其为琉璃中上乘之作

“晋祠国风文化节”

晋祠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位于其中的晋祠博物馆近年来不断推陈创新

连续举办了两届“晋祠国风文化节”

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国风文化体验和“国潮”游乐享受

“晋祠国风文化节”入选了“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

今后

晋祠博物馆将把“晋祠国风文化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旅品牌

以创新的方式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流色彩

文案来源

山西青年报

原标题:《云游十大名塔前世今生诉说三晋风云(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