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中国封建历史王朝上的“千古一帝”,只此一位,再无二家。
在父亲顺治皇帝剃度出家、一个新王朝摇摇欲坠之时,他8岁登基即位,13岁正式亲政,16岁时就用智谋除掉了飞扬跋扈的鳌拜。
在国家治理上,康熙帝为了国家统一,果断执行削藩政策,平定三藩之乱。东北反击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保了东北与沙俄边境的宁定。
在西北亲征葛尔丹,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剿平叛军。对内大胆任用汉臣,如张廷玉,陈廷敬等,编修《康熙字典》,促进文化发展。
都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康熙帝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绩,囊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和他一路披荆斩棘不无关系。
当然,除了自己的造化,康熙帝在皇图霸业起步之时,也离不开祖母孝庄太后的倾力辅佐。康熙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一帝”,孝庄太后功不可没!
相比武则天这样赫赫有名的女皇帝,孝庄太后并没有直接执掌大清王朝的封建皇权,但是他的功绩或许并不亚于武则天。
在危机四伏的皇城之中,又是深居后宫的女流之辈,辅佐一位孙儿登基即位、稳定王朝,其实比自己直接执掌皇权更加具有不可控性、不确定性:
野心勃勃的朝堂重臣,环伺内外的边境强敌,杀伐残酷的后宫斗争,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这一切,都是孝庄太后在顺治皇帝离去之后,需要面对的难题,历史用事实证明,她最终做到了!
从皇太极努尔哈赤,到顺治帝福临,再到康熙帝玄烨,还有中间如影随形的多尔衮,孝庄太后的人生路简直不要太坎坷。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我们可以发现,8岁的康熙帝玄烨从登基到亲政这段时间,主要是靠孝庄太后的政治谋略,以至于玄烨能提前在13岁亲政。
康熙帝认为自己功绩最高的一件事情是灭鳌拜,可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鳌拜虽占用私田,但其实也是辅政能手,对于吴三桂征用粮草和军饷,也完完全全是秉公办理。
要怪就怪当时的康熙帝玄烨太年轻,心里对鳌拜的约束非常抵触。
鳌拜心里明白康熙帝要对付他,可是心里也束手无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反抗也是没用。
而康熙帝之所以能够除掉鳌拜,是因为娶了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而康熙帝大概是真的爱赫舍里,一出生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索尼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里比较受人喜欢,因为他很忠心,顺治皇帝想出家,他冒死求顺治帝回朝亲政。最后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得到康熙重用,却与父亲的忠心耿耿背道而驰,最终晚节不保。
康熙帝平三藩,灭吴三桂,收复台湾,逼退葛尔丹,还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这些成绩主要归功于他的用人之道,最后的两个丞相索额图和明珠,其实都各怀鬼胎,大肆贪腐,想让自己的孙子或者是侄儿继承皇位。
康熙帝心里清楚得很,但是他们办起事情来倒是雷厉风行,最令人最想不到的是明珠,在收复台湾时即使郑经刀架在脖子上,依然宁死不屈。
仍然记得康熙帝在寿宴上要求皇子皇孙给大臣们敬酒,然后再过来给康熙帝磕头时,康熙指着他们对魏东亭说:
“你瞧,这第一拨人里会有一个后世之君,这第二拨里会有一个隔世之君,朕好生羡慕他们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