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心语
紫云姑娘,逸仙阁阁主,“眠月楼”的头牌艺妓,卖艺不卖身。
她有倾国倾城之貌,淡雅孤傲的气质,缠绵婉转的歌喉,虽身处“腌臜”地,却出淤泥不染,媚而不俗。就连阅遍世间美女的康熙,都为之动心不已。
康熙出宫本为散心,以解心头烦恼,声言“只看景,不下水”。却在听了紫云姑娘那曲“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被一下击中了,改变了心思。康熙让太监黄敬辟一处妥当的地方,把紫云姑娘安置起来,他还想听紫云姑娘唱曲。
康熙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如此,他问黄敬,朕富有天下,天下的女子都是朕的,却为何偏偏对一个青楼女子念念不忘?
黄敬虽身为太监,却深谙男人的弱点,更会讨康熙的欢心。他对康熙说:“皇上见到的女人都被宫里万千条规矩捆着,哪有紫云姑娘这般玲珑可人。这就好比皇上整天山珍海味吃腻了,偶尔也想吃吃民间的荠菜饺子。”
康熙不曾想到,就是因为他想换换口味,差点被黄敬设下的陷阱拖入死境。好在他机警敏锐,用“真诚和爱意”感化了紫云,善良又多情的紫云,替康熙喝下了那杯毒酒,命丧黄泉。
我曾无数遍刷《康熙王朝》这部剧,为斯琴高娃和陈道明的演技折服的同时,也为剧中紫云姑娘的惨死心生哀怨:为何受伤的总是痴情人?
十年后我再次重温《康熙王朝》,终明白,紫云姑娘的“必死”,其实早有预兆,就藏在这三个细节里。
康熙力撤三藩
康熙拿下鳌拜后,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可他越来越感觉放不开手脚,国库空虚,他想做的事一件也做不成。
按说朝廷每年除去必要的开支,还有五百万两银子的结余,却为何就存不下银子呢?
原来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越来越强大,朝廷不仅每年要给他们大笔的银子,为了防备他们更是花费巨大。
为此国库掏的一个子不剩不说,还生怕他们叛乱而整日提心吊胆。
康熙年轻气盛,他不想做这样窝窝囊囊的皇上,正好言官周国治上折子参吴三桂,康熙便以此为由头,力排众议,要强行撤藩。
大臣们除了陈廷敬和明珠没有一个支持康熙的,他们每年收着吴三桂的岁银数十万两,谁愿意断了财路,更何况康熙对吴三桂根本不了解,不知道他树大根深,富可敌国,两人谁胜谁败还说不准。
谁愿意拿着自家性命和皇上赌呢?
不仅大臣们反对撤藩,连康熙的主心骨——老祖宗孝庄也坚决反对现在去招惹吴三桂,她对康熙说,再过几年,等你的羽翼再丰满些,等吴三桂再老些,等他死了更好,那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撤下藩王,朝廷也就化险为安了。你现在这样急功近利,迟早会酿成激变。
康熙听不进老祖宗的话,他力主撤藩,为此孝庄被他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对于吴三桂会不会反,康熙也拿不准,他是在赌吴三桂不反。
周培公问他,假如吴三桂反了呢?
康熙虽然很生气,说他不给自己留面子,但还是和大臣们交了底,他说:朕现在还年轻,即便赌输了,也还有翻身的机会。但等朕老了,胆子小了,遇事就得过且过了。所以,假如祸事不可免的话,朕情愿它早点来。
从康熙的这些话中,不难看出,他身系天下安危,担起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是个果敢英明的君主。
被黄敬引诱去了“眠月楼”,见到了紫云姑娘
因为康熙在赌“国运”,所以他心乱如麻,坐立不安。
康熙身边的太监黄敬提议,带着他去“眠月楼”散散心,康熙一听这么香艳的名字,产生了好奇,黄敬又添油加醋地说,眠月楼是朝中大员必去的地方,这更让康熙有心去探探虚实。
黄敬其实是宫中的奸细,他的实际身份是三郎香会的堂主,早年间被送进宫来,就是要伺机刺杀皇上。
而黄敬口中的紫云姑娘,便是三郎香会教主杨起隆的妹妹。这一切都是杨起隆布下的陷阱,就等着康熙上钩。
康熙化名“龙公子”见到了紫云姑娘,被她清丽脱俗的样子打动,他原本以为青楼女子都是俗艳之人,没想到紫云姑娘却这般淡雅如菊,她身上淡淡的忧伤配上缠绵婉转的歌声,正契合康熙此时惆怅的心情。
她好似解语花,虽什么都没说,却治愈着康熙七上八下的内心,让他得到了瞬间的平静。
所以等紫云一曲唱罢,康熙情不自禁地把随身的玉佩送给了她,并说朕改日还要听你唱曲。
康熙让黄敬给紫云安排一个妥当的地方,说自己再来眠月楼这种地方不妥。
黄敬听康熙这么说,连连应下,此事正中下怀,他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教主杨起隆。
杨起隆让紫云毒死康熙
杨起隆何许人也?
他的母亲是朱三太子的乳母,父亲是前明翰林院编修。
当年清军破宫之时,三太子被杀,他母亲也被凌辱致死。
他的父亲因宁死不肯奉诏,被生生活埋。
按说杨起隆也算忠良之后,理应铮铮铁骨不为名利所动。
可他却恰恰相反,利欲熏心,整日做着“皇帝梦:。他利用自己母亲了解的那些宫中内幕,欺世盗名号称自己是”朱三太子“——朱慈囧,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成立了三郎香会。香会会员众多,大多是没有文化的穷苦百姓,被他的假身份和话术所蒙骗,成了他为自己谋私的棋子。
杨起隆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不惜牺牲亲妹妹紫云,让她沦落风尘,就是为了引康熙上钩。
紫云从哥哥处得知,那位龙公子竟然是当今的圣上,很是震惊。怪不得此人气宇不凡,如坐云端,原来是真龙天子。
她拿着康熙送的那块玉佩,内心翻腾,她看得出哥哥根本就不是”龙公子“的对手。
她奉劝哥哥,还是改回真名实性吧,咱们过自己的安生日子多好,愿意考取功名就考,不愿意就在家种地。只要一家人安安生生的,比什么都强。
杨起隆早已鬼迷心窍,哪里听进去妹妹的这些话,他说:”你哥既有凌云之志,又有乾坤之才,生逢天时,岂能甘为人后。咱爹咱娘都死于满人之手,这血海深仇岂能不报。我现在就以三太子之名号召全天下百姓同我一起起事,这是人心所向,天道不绝。“
说完便跪求紫云趁机杀掉康熙,康熙一死,他便能正大光明地走到人前,瞒天过海登堂入室。
紫云认为哥哥是痴心妄想,与康熙的一面之缘竟掀起了她心中的涟漪,她突然觉得那才是自己的知音。
但她也不愿舍弃哥哥,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帮哥哥,他就只有死路一条,迟早要被康熙杀掉。
她说服不了哥哥,又不忍抛下哥哥不管,只能答应哥哥。
此时的杨起隆,早已被权欲冲昏了头脑,他根本不顾及妹妹的安危。他交给紫云一个手镯,里面有剧毒化魂散,告诉她只要趁着康熙不注意的时候,放进他的酒水里,他一喝,便会一命呜呼。
紫云在接过哥哥的手镯那一刻,便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即便真如哥哥所愿,康熙被毒死,自己作为弑君的凶手,也会被凌迟处死。
她悲从心起,为自己漂浮的命运哀叹,也为哥哥的冷酷无情寒心,他为了自己的权欲,不惜利用自己的亲妹妹,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拥有亲情。他的倒行逆施,毫无底线也最终导致彻底失败。
紫云替康熙喝下了毒酒
黄敬以为自己已经得到康熙的信任,其实他不知道,康熙早已派司茶太监小毛子在暗中监视黄敬。
康熙八岁登基,身边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所以他除了老祖宗外未曾信任过任何人,就连贴身近侍魏东亭,他都曾派过暗探跟了两年,最后证实东亭白璧无瑕,这才不再疑心,赋予实权。
杨起隆以为凭借妹妹的美色,定会让康熙神魂颠倒,乐不思蜀,在毫无防备下喝下毒酒。他还是太低估康熙了,也太高估自己的智商。
康熙既然对黄敬起疑心,怎么能对紫云姑娘没有戒备呢?
所以当紫云第一次举着酒杯递给康熙时,他没有接,而是做出要拥抱紫云的样子,紫云只好把酒杯放到一边。
康熙对紫云坦诚了自己是皇上的事实,并说,朕喜欢你,所以不愿瞒你。
康熙还深情地对紫云说,其实宫里也有很多美色,可朕偏偏喜欢你!
最后他让紫云拿酒来,他要和紫云好好喝上一杯。
这些话让紫云动情了,她感动地流下眼泪,心里被温暖的一塌糊涂。
紫云从小父母双亡,和哥哥相依为命。一直以来她把哥哥当作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她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
可现在,一边是哥哥为了私欲不顾自己的死活,一边是高高在上却对她情有独钟的皇上的温柔信任。她心中情感的天平在倾斜,她怎么舍得害死这世上唯一对她真心实意的人呢?
再来看康熙,说完这些话,他接过紫云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因为他相信,这些话足以让一个女人对他死心塌地。
这就是帝王之道,也是帝王之术,不要以为是紫云救了康熙,其实是他知道这个女人根本不可能害他。
紫云拼死喝下了那杯毒酒,为了康熙,也为了哥哥杨起隆,或许她还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执迷不悟的哥哥,可惜要令她失望了。杨起隆在得知妹妹被杀后,只是微微变了变脸,连滴眼泪都没掉。
临死之前,紫云躺在康熙的怀中,对康熙说:我想靠在皇上怀里睡一会儿。
康熙紧紧抱住她,她也回抱康熙,这是她在世上最后的温存了。那一刻她是满足的,嘴角勾起,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沉睡而去。
连康熙都未曾发现异常,以为紫云真的睡着了。
直到小毛子闯进来说,紫云是朱三太子的妹妹,是来害皇上的。康熙还不愿相信,直到看见紫云嘴边流出的鲜血,康熙才相信,自己中了圈套,是紫云舍命保全了他。
写在最后
紫云是一个温柔多情,又单纯美好的女子,却因为生在这乱世,被男人们利用,碾压,直至死去。
康熙用一块玉佩和一句”我单单喜欢你“,就可以让紫云为他舍命,可见紫云在这个世上除了这点温情,已毫无留恋。
她宁愿为了这段短暂的感情奋不顾身,也不愿违背心中大义,成全哥哥。她的舍生取义或许能在康熙心中留下一抹遗憾。
就是为了这抹遗憾,紫云也觉得自己死得值得,她死在心爱人的怀里,嘴角含笑,心满意足。
或许这对于她,也算是最美好的结局了。
可怜!可叹!可悲!
¥5二月河文集(全新修订精装典藏版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套装全13卷)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