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之需,勤劳勇敢的中国先民在与大自然的不懈斗争,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经时间和空间的冲击,形成了一个特殊、长寿、体面的建筑体系。今天要介绍的被誉为东方第一双城古堡的皇城相府,从建筑布局、结构设计到装饰花纹,都有着鲜明的政治伦理标准,凸显着尊卑有序、上下有序的封建礼制。
在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是一处罕见的城堡式古代家居建筑群。城堡依山而建,有城墙、楼阁、堡寨、庭院、祠堂。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恢弘大气,错落有致。为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审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官邸。陈廷敬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文字学家,他五十年辅弼政事鞠躬尽瘁,为清朝立下了举世瞩目的卓越功绩。
这座城堡,经明清两朝,可谓是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据家族史料记载,从明孝宗一直到清乾隆年间,这座城堡一共培养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其中有38人在当朝都走上仕途,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解疾苦。
走中道庄城门走进皇城相府,首先看到的是一大一小两座石牌坊,为相府的一处地标建筑。大的那个是陈廷敬在康熙三十八年(年)奉旨而建,高大约有6米,宽度大约有3间房,是三门四柱,三个楼头单檐歇山顶格局。牌楼正间上枋镌刻“冢宰总宪”的大额枋,浮雕图案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制作精美,气势恢宏庄重。牌楼两侧匾额书“一门衍泽”、“五世承恩”8个大字,还有十四幅匾额书写着陈氏家族取得的功名与官职,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累次封赠。
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是河山楼,有30多米高,大约有现在的十层楼。这座楼具有很明显防御的功能,三层以下是没有窗户,防止侵略者的攀爬。河山楼面积也很大,可以同时容纳千人在此避难。整体是由石头垒积而成,易守难攻,且异常的牢固。建成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却依然不见其有残破的迹象,雄姿伟岸,依然屹立于相府之内,发挥着余热,供世人欣赏。
御书楼是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纪念去世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在编写《康熙字典》过程中,康熙帝曾看见垂暮老矣的陈廷敬伏案躬耕的情景,为江山有这么的功臣而十分感动。当即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的區额和“春归乔木浓蓢茂,秋到黄花晩节香”的楹联,对陈廷敏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康熙还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与卿,自此不再与人写字矣”。
宰相府,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过道大厅,至今余韵犹存。它为四柱三门、三间七架的结构中间的门叫仪门,也是正门,是主人和贵宾的通道,平时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从两侧偏门,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出入。进去可以看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皇宫”。
皇城相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康熙御书牌匾,有随处可见的书法楹联艺术珍品,有收藏丰富的古今辞书字典陈列展览,有古装节目表演,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加上特有的新春欢乐气氛,只有亲临其境,跻身其间,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