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城堡”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国外
难道中国就没有“城堡”吗
晋东南城堡群
说起城堡建筑
国人多会联想起
中世纪欧洲的石头城
在中国的山西省东南部
则屹立着数十座
具有东方风韵的明清城堡
这种半军事半居住的高大建筑
如遗珠般矗立在沁河流域
皇城相府
窦庄堡又叫皇城村城堡
是晋东南古堡群中
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有院落16座、房屋间
城堡整体依山势而建
皇城相府是内外双城的布局
内城“斗筑居”始于明代
外城建于清代
内城比外城更豪华、瑰丽
由高处向下俯瞰时
“双城”整体宛若
一只头北尾南的巨龟
因而有“龟城”之谓
寓意“千秋永固”
7层高的“百尺山河楼”
是其标志性建筑
它们是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
取“河山为囿”之意
河山楼层间有楼梯相通
也就是说
明代沁河流域
已经有了多座“高楼大厦”
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浑厚坚固
郭峪古堡
郭峪城堡与皇城相府同属北留镇
相距不过数百米
城堡依山而建
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森
官邸豪华、民居典雅
柳家堡
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
矗立着一座依山傍水的古建筑群
这座半封闭式的城堡式宅第
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后裔的居住地
顶部的高台、周边的护坡
和高大的外墙
形成了极好的防御性
高台前后只有两条坡道供上下
坡道尽端有高大门楼
内部有地道、暗墙
航拍视野下
柳家堡“前庭后苑、
前署后宅”的气势
一览无余
闽中土堡群
在戴云山脉两侧的闽中地区
分布着一种大型乡村公共建筑
——土堡
它们平时提供生活空间
战时可以闭门御敌
土堡的起源时间早于土楼
却不像后者那样名声显赫
安贞堡
安贞堡坐落于福建省永安市境内
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
周围田陌纵横,青山环绕
仿佛是一幅遗世的绝版水墨画
这是一座结构紧密
外墙坚固的城堡
整座建筑大多由木材建成
全堡共有房屋间
可容千余人居住
安贞堡坐西朝东
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
依山而建,逐次增高
远远望去气势不凡
屋顶高低起伏,差参错落
将采光和透气融合到近乎完美
这座古堡是反映当地
建筑、历史、地理、
艺术等的活教材
堪称乡村版的故宫
在闽中,类似的古堡也不少
琵琶堡
琵琶堡矗立在
一座孤立的高岗上
位置易守难攻
它宛如一位深藏山中的沉默老者
在山坡上守候了数百年岁月
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把琵琶
故被取名为“琵琶堡”
环绕土堡的层层梯田
正是它弹奏出的充满绿意
和历史韵味的天籁
安良堡
安良堡位于
福建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
依山势而分布
整体呈不规则的半圆形
远看像一片片鱼鳞重叠而成
这种悬山递进式的屋顶
在所有古堡中颇为罕见
体现了民间工匠的非凡智慧
粤北围屋
东晋以来
一代代客家先民
不断南下,拓展疆界
他们在粤北山区建造了各种围屋
——围龙屋、四角楼、土楼等
杂糅地承载了客家人的千秋家园梦
南华又庐
南华又庐坐落在
麓湖山下的梅州市
土地辽阔,环境幽静
房屋外观宏伟,
占地一万多平方米
从方到圆、前方后圆
客家的建筑形式
随着迁徙的地理环境
以及建筑技艺的成熟
也不断生发出各种生命力
满足自己不同时期
不同环境的具体需要
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充分体现了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温公祠
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的
仁厚温公祠
是梅县现存多座
围龙屋建筑代表之一
这里曾同时居住多人
建筑依山傍水、规模宏大
那种被青山绿水怀抱的清新
和老宅古巷萦绕的古朴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
客家民俗画卷
关西新围
除了粤北围屋外
赣南围屋也别具特色
关西新围
是龙南客家围屋的杰出代表
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
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
其采光、通风、排污
都考虑十分周到
它不仅具有安全防卫、
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等功能
而且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
◎本文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原文有删减,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