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优势 >> 正文 >> 正文

朱棣为何迁都北平不只是他的封地在此,更因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5/4
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3/5782275.html

洪武三十一年,不可一世的朱元璋病逝了。

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自从上位之后便殚精竭虑,为了让大明的江山永固,也是费尽了心思,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会在他去世之后相互攻伐,甚至染红了南京。

朱元璋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为了让朱允炆即位顺利,他甚至下诏诸位亲儿子们一律呆在封地之内,不得到京师奔丧,之后便撒手人寰。

燕王朱棣本想着送自己老爹一程,毕竟他虽然是第四子,但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经不在人世,怎么着,也得尽尽孝心,可是走到半路却受到了老爹留下的诏书,他不得不返回封地北平。

此时的朱棣根本没有想着要造反,谁让朱元璋在他心目中太过伟岸了呢?

朱允炆登基称帝,是为建文帝,他当了皇帝之后,并没有想着要和替自己镇守四境的亲叔叔们搞好关系,反而觉得他们在封地的权力实在太大了,于是便采用齐泰等人的建议,立即着手削藩。

中央集权制度下,藩王权势太重自然会削弱皇权,削藩本无可厚非,但此时不能操之过急,要循环渐进,毕竟他的亲叔叔们可不是普通的藩王,而是正儿八经老朱家的长辈。

可朱允炆却在即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废掉了五位藩王,长期镇守在北平的朱棣如坐针毡,因为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

为了让朱棣束手就擒,朱允炆还将自己的亲信派去北平担任要职,朱棣坐不住了,面对生命之忧,朱棣起兵反抗,发动靖难之役,攻破了南京,自己当了上了皇帝。

而朱棣称帝后,便立即着手迁都北平,这究竟是为何?

深究其中原因,并不全是因为北平是他的封地,而是因为十分霸气的这5个字。

朱棣营建北京城

建文四年,也就是朱元璋去世之后的第四年,朱棣带兵攻破了南京城,建文帝则不知所踪。

这让朱棣很不是滋味,毕竟只要无法确认建文帝的最终下落,他就无法安心登基称帝,但遗憾的是,建文帝还真就下落不明了,以至于后来朱棣还派郑和南下西洋寻找,但尽皆一无所获。

或许这正是建文帝能让朱棣心里不安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但这又能如何,朱棣还是在南京城登基,并将这一年改为了洪武三十五年。

第二年便改年号为永乐,自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二年的统治。

朱棣称帝之后,对忠于建文帝的旧臣进行了大肆屠戮,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等人尽皆被杀,被牵连着更有数千人,其腹黑程度和朱元璋几乎不相上下。

对于靖难的功臣,朱棣也不吝啬,都给予了封赏,而那些归降效忠的官员,也都继续任用,一时间其乐融融。

而当朱棣在南京坐稳了皇位之后,便开始营建北平,此时的北平已经被朱棣改为了北京,北平府也被改称为顺天府,朱棣营建北京城,自然也不是因为这地原本是他的封地,而是为接下来的迁都做准备。

北京城的营建主要工程有三个,分别是内城、皇城和紫禁城,现在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足见朱棣这一工程的影响深远。

朱棣营建北京城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这一建便是十余年。

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正式落成,这一年的九月,朱棣一声令下正式开始迁都,到了第二年的正月,朱棣如愿在北京城的宫殿上朝,北京城就此成为了明朝的都城。

在此之后,北京城成为了整个明朝乃至后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朱棣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自从朱元璋将诸子分封到各地之后,北平就成为了燕王朱棣的封地,此地亦能称得上是朱棣的兴王之地。

朱元璋在南京城指点江山的时候,朱棣便苦心经营北平,在此地拥有相当高的声望和人气,但这并不是朱棣迁都的根本原因。

朱棣是个马上帝王,他一生经历过多次大战,而他的对手主要来自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朱棣不忍百姓被元人劫掠,所以多次主动出击,但游牧民族移动性太强,想要肃清谈何容易?

所以朱棣便想着“以天子守国门”,也正是这霸气的五个字,才让朱棣下定决心要迁都北京,他身为天子,自然要为大明的百姓守好国门,让百姓安居乐业。

或许有小伙们会说,天子不守国门,派个得力的武将坐镇北平,不也是一样能达到镇守边关的目的,就好比朱元璋命徐达守北平那样,说是这样说,但徐达只是一个将军,他的分量自然没有皇帝重。

而一旦将都城迁到此地,全国的中心便会北移,尤其是军事中心北移,这对于游牧民族的打击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就需要我们来具体说说北京和南京的地理位置了。

北京和南京的地理位置比较

南京地处江南,是相当富饶的,朱元璋在此地呆了三十多年,自然不是因为江南好山好水好风光,而是他觉得南京是中心,有利于他掌控全局。

在朱元璋的设想里,皇帝稳坐南京,四周全部安排上藩王镇守,这样便会有利于统治,即便是边关有问题,那不还是有藩王先挡着,怎么着也不会很快攻到京师,而在藩王抵挡的过程中,京师立即派遣军队支援,自然药到病除。

朱元璋的这种想法,很显然,非常适合守成,但朱棣根本不是一个愿意守成的帝王,他时刻想着进击,这样一来,南京的地理位置就形成了困龙之地。

当时的北京处于北方农业区和游牧区的接壤处,交通还算便利,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更是北方政治和军事的要地。

朱棣迁都到此,便可以将边防军与中央军合二为一,进一步加强边塞的军事实力,这也更有利于打击北方的游牧民族。

此外,朱棣眼中还看着当时的东北地区,如果都城在南京,要想控制东北并不容易,所以朱棣的打算便是以北京城为中心,向外继续扩展势力,以建造一个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帝国。

或许有人会说,为何当时的北京是国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就不是国门了吗?

在当时来说确实不能算是,因为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没有势力能对明朝造成威胁,而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朱棣才会下定以天子守国门的决心。

只是可惜,后来明朝的皇帝却出了很多喜欢炼丹的、整日不上朝的奇葩皇帝,将朱棣的雄心壮志给忘得一干二净,最终丢了朱元璋和朱棣的脸,当然也丢了大明的江山……

参考文献:《明史》、《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等。

飞鱼说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