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优势 >> 正文 >> 正文

康熙御书嘉奖却不忘落魄老友的翰苑诗人史申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2/23
北京手足癣诚信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285/

史申义(-),原名史伸,字叔时,一字焦饮。江都人,清代诗人,著有《芜城集》、《过江集》、《使滇集》。与顾图河时称“维扬二妙”。

史申义自幼聪慧,少有文采,15岁补诸生,已经有琼花、霜钟等赋名于一时了。当时,汪懋麟归还后,“倡诗于广陵”,史申义闻讯,便也“奔走恐惟后”,从而得到汪蛟门的指点,“往往奖藉有加”。后又学诗于王士祯,诗作讲究神韵,风格清闲韵致,深得王诗之精髓。王士祯对其也极为赞许,说其和汤石曾足以继承他的衣钵了。

史申义于康熙廿八年()中进士,二甲22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陈廷敬(年―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

一次,康熙皇帝曾问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今之诗人,孰与尔等比?今或未然,其后可冀有成者为谁?悉以闻。”陈廷敬“惶恐几不能对”,“顷,乃言:后进之士,则翰林史申义,周起渭也。”康熙帝听了,特赐御书嘉奖。于是,史申义与周起渭一时名躁天下,时称“翰苑两诗人。”

后来,史申义充云南乡试考官,官至礼部给事中。(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在赴云南主考期间,史申义坚持“杜请谒,收寒隽,虽至撤棘,居使院亦戒铃卒勿轻通一客。惟大吏之廉正者稍与款接,一切馈遗无所受,歌舞酒肉之筵无所与。归装萧然,扁舟轻去”,“孤清高寄,不染世态。”

由于身体的原因,康熙四十年()史申义以病乞归。在家乡期间,他又将回乡后的新作辑为《过江二集》。《过江集》是由曾向皇上推荐他的陈廷敬作序,而这次《过江二集》,却出人意料地请他的落魄老友殷誉庆为其作序。

殷誉庆是其结交了30多年的好朋友。少时即“风雨晦明,文史共相质难”,虽然后来他曾参加过由唐寅主持的《全唐诗》的校勘,“其才不在同时诸名流之下”,但是却一直“屈抑未遇”。用殷誉庆自己的话说,这时,史申义已经是“名满一世,功成身逸”了,而自己却是“老大无所成就”,“尚局促为辕下驹”,真是“名位霄壤”,落差太大。但史申义却认为:“子今日定吾诗,宜不可以无言”,坚持要其为自己的诗集作序。由此,亦可以见其为人。(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