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优势 >> 正文 >> 正文

历时17年编纂成书,却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2/21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1259.html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有两部皇帝命名的书籍,一本明朝的《永乐大典》,一本是清朝的《康熙字典》。两本书虽然都以皇帝的称号命名,可它们却有本质上的不同。《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的一本著名的百科全书,它的编纂成书离不开朱棣的大力支持,而《康熙词字典》却是和康熙皇帝没有半毛钱关系,它只是成书于康熙年间的一部汉语字典,因而命名《康熙字典》。两部书籍对后世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个由《康熙字典》而引发的惨案。《康熙字典》是康熙年间的户部尚书张玉书和吏部尚书陈廷敬参考了明代《字汇》、《正字通》两书主持编纂而成的一部汇集了四万多汉字的超级字典。为什么说超级呢,现在的新华字典只有一万多字。

《康熙字典》毫无疑问对我国的汉字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依然是汉字研究的主要文献之一。但它依然有其自身的缺点,由于篇目过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再加上设计的检索不方便,以致后来查找一个字非常的费时费力。后世,曾有日本学者指出此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人发现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在封建社会一切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他触犯了皇家的禁忌而召来杀身之祸。

话说清乾隆年间,江西有一位学者王锡候,十年寒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高考得中,光宗耀祖。可是,这王锡候虽异常用功,无奈天资有限,屡试不第,考了八九回勉强中了个巨人。此后,虽多次参加考试却再也没能再进一步。一把年龄的王锡候无论是精力、财力均已经不能支持他走考取功名这条路了,无奈之下,王锡候只好放弃了。可王锡候,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也确实有一定的文采。心想,我虽然没能考取功名,可我读了这么多年书,总得做点什么,方能对得起几十年的苦读。王锡候就想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使用《康熙字典》的不便。于是王锡候就决定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自己再编一部更方便查找使用的字典,为天下学子提供方便。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辛苦编纂的书最终会将自己送上断头台。

王锡候说干就干,呕心沥血,整整历时1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由于是他将有联系的字都串联在一起,便于查找使用,因此,该书取名《字贯》,就是字贯穿在一起的意思。

该书成书以后,确实比《康熙字典》好用,得到了天下学子的喜爱。可是,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王锡候的同乡有一个叫王泷南的地痞恶霸,平日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王锡候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自然是对这样的人十分厌恶。两个人互不对付,王泷南一日看到了王锡候的这本《字贯》,发现这本书居然写着《康熙字典》没有《字贯》使用方便,不禁大喜过望。立刻来到县衙举报了王锡候。当时,正是乾隆朝大兴文字狱的时候,各级官员对于书籍的举报都是不敢怠慢。县太爷虽然觉得,这就是本字典吗,也没什么大逆不道的语言,可在当时特殊的时候也不敢隐瞒,上报了省府。当时的江西巡抚海城是个执行乾隆文字狱最积极的官员,仅仅江西就查获余起案件,居全国之首。就是这样一个官员,也没觉得这本书有什么违禁的,至多属于口气狂妄。

可海城为了拍乾隆马屁,还是将《字贯》这本书报告给了乾隆,起初乾隆看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没有什么威胁皇家、大逆不道之言,当时,也就没有过分追究。后来,和珅发现这本书中有一个提示,这个提示是提醒读书人,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出现,例如顺治、康熙、乾隆名讳的字。可是,《字贯》这本书中却出现了这些本该避讳的字,这个提示本来是一番好意,但却触犯了皇家的忌讳。乾隆听到和珅的汇报,立马觉得是个机会,要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就下令逮捕了王锡候一家,王锡候最终被判斩立决,家人也受其牵连被流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