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图片 >> 正文 >> 正文

小康熙对老师说你看不起我,亲政后定砍你的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2/25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康熙皇帝都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在整个清朝中,几乎没有你的皇帝的功绩可以比他相比。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群岛,将中国的版图再次扩大,使国力大大加强,一代明君,名副其实。

不过这样的明君也曾有过年少无知肆意妄为的时候,毕竟康熙皇帝八岁就登基了,他过早了成为一国之君,无人敢对他的意见发出质疑,所以他年少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任性,这也是人之常情。

有一次,年幼的康熙皇帝突然对教授自己的老师说:“你看不起我,我将来亲政之后一定会砍你的头!”在那个提倡尊师重道的年代,康熙皇帝的这可以算是惊世骇俗了,他究竟为什么要放话说要对教授自己的老师痛下狠手呢?

天子之师

这个倒霉的老师名叫陈廷敬,他本名陈敬,出生于崇祯年间,自小聪明过人,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将他送去读书。他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栽培,学识远胜于其他同窗,连老师都对他大加称赞,认为他将来必是国之栋梁,能够为国尽忠。

不过崇祯年间有多乱,大家是知道的,内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军叩关,整个中原大地都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朝廷连官吏的工资都发不出,更不用说是招贤纳士了。

只有京城的科举还能够勉强维持,但是去京城的路上盗匪横行,陈廷敬也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在家等待时机。这一等就等到了明朝灭亡,清朝入关,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也就是汉人眼中的蛮夷。

不少汉人官员都谨守气节,不肯到清朝为官。陈廷敬也犹豫了很久,直到顺治十五年才参加了清朝的科举,并顺利地中了进士。

陈廷敬才华横溢,顺治皇帝对他十分欣赏,经常亲自召见他。当时朝廷里还有另一名叫陈敬的官员,为了将两者区别开来,顺治皇帝特地亲自为他改名为陈廷敬。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赐名是无上的殊荣,可见顺治皇帝对他的青眼。

陈廷敬感激顺治皇帝的知遇之恩,一直尽心竭力地为清朝办事,这让他在官场之内的口碑极佳,后宫前朝都有耳闻,连孝庄太后都对他观感极佳,认为他是个有才有德的好官。

公元年,顺治皇帝驾崩,他死的时候还很年轻,选定的继承人康熙皇帝也只有八岁,还是个什么事都不懂的幼童。不是有孝庄太后为其保驾护航的话,恐怕他根本就无法坐稳皇位。

俗话说主少国疑,皇帝如此年幼,朝野上下都算是忧虑,生怕他将来不会是个有为之君。孝庄太后一边平定朝局,一边培养康熙皇帝,除了她自己言传身教之外,她还为康熙皇帝选了不少有才有德的老师,陈廷敬就是其中之一。

孝庄太后对陈廷敬的品行和才华早有了解,康熙皇帝一登基她就将他升为了起居注日讲官,让他为康熙皇帝讲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圣贤书籍。

陈廷敬受宠若惊,这可是天子之师,在朝中的地位极为特殊,孝庄太后肯将其授予他一个汉人,实在是对他信任有加。

皇帝借钱

康熙皇帝不愧是后世的一代明君,年幼的时候就十分聪慧,陈廷敬教授他的知识,他总能很快就融会贯通。这让陈廷敬十分惊喜,皇帝如此聪慧,这是天下之福,自此他教授康熙皇帝更加尽心,一心要培育出个一代明君来。

不过有一件事一直让陈廷敬甚为忧虑康熙皇帝虽然聪慧,但是八岁就成了一国之君,身边无人敢对他的行为发出什么异议。长此以往,他的性格难免有些肆意妄为,就算对他们这些传道授业的老师也没有什么尊重。

有一次,陈廷敬给康熙皇帝授完课之后,康熙皇帝突然叫住他说:“陈先生,别人都说你是户部的官员,最是有钱,那你借一些钱给朕花花吧。”

陈廷敬觉得很奇怪,康熙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平常吃喝用度都是皇宫出钱,他又年幼出不了宫,要钱有什么用呢?他这么想,自然也就这么问了,没想到康熙皇帝只是漫不经心地说:“随便花着玩玩嘛。”

必砍你头

随便花着玩玩,这可就超出了陈廷敬的接受范围了,一时间,商纣王、隋炀帝等一系列奢靡无度的君主接连闪过他的脑海。一个皇帝如果无法抑制住自己随便花钱的欲望的话,那将来说不定就会成为这样骄奢淫逸的人。

陈廷敬不想同意,但是康熙皇帝毕竟是一国之君,哪怕自己是他的老师,也不能轻易拒绝他的要求,否则就是欺君之罪啊!

陈廷敬有些左右为难,但是为了抑制住康熙皇帝的这种无理欲望,他还是推辞道:“臣此时囊中羞涩,陛下要钱花,得等臣发了俸禄才行。”

康熙皇帝觉得十分无趣:“先生你能有多少钱啊?我才不要这三瓜两枣,你从国库拿钱给我花吧。”在年幼的康熙皇帝眼里,这天下的钱财都是他一人之物,国库也不例外,他作为主人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意识到康熙皇帝的这种思想之后,陈廷敬立刻跪了下来,他言辞恳切地对康熙皇帝道:“陛下,这国库的银两是天下之物,谁也不能任意挪用,哪怕是您也不例外,臣职责在身,绝不能借给您啊!”

陈廷敬这话说得在情在理,可在从来没有听过拒绝之言的康熙皇帝眼里,他这就是瞧不起自己这个年幼的皇帝,故意敷衍。他气得暴跳如雷,指着陈廷敬就道:“你这不就是欺负朕年幼吗?等着,朕一亲政就把你的狗头给砍了!”

正所谓天子一言九鼎,康熙皇帝如此说,陈廷敬立刻就觉得自己的小命危险了,但为了让康熙皇帝知道国库之银不可滥用,他还是硬咬住牙不肯松口求饶。这让康熙皇帝更加恼怒,发誓一定要收拾他。

陈廷敬也知道康熙皇帝对自己心中有怒,在康熙皇帝亲政之后,他就立刻请求告老回乡,免得受到康熙皇帝的报复。

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理解了他的苦心,对自己曾经的放肆深感歉疚,不仅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还对他尊敬有加颇为重用,师徒俩终于重归于好。

人年幼的时候天真单纯不谙世事,总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无人可以违逆,自小登基的康熙皇帝更是如此,所以他才会随意说出要杀老师的话。

不过他毕竟是一代明君,长大之后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的错误,知错能改善待老师,让其得以善终,这也算一则佳话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