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阳城,有一座明清古堡,康熙皇帝曾两次下榻至此,并为其题名“午亭山村”。据传,康熙皇帝题此匾额之后发出感叹:“朕此生再不为人题字矣。”
这座古堡便是山西阳城的皇城相府,能让康熙皇帝“此生再不为人题字”的,是康熙的老师——陈廷敬,皇城相府就是陈廷敬的故居。
▲午亭山村
陈廷敬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历任康熙帝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位,曾是康熙帝的老师,晚号“午亭”,故康熙帝为其家乡题名“午亭山村”,挂在皇城相府大门前。
▲记载陈氏家族为官详情的牌楼
府内一棵四百多岁的石榴树,依旧结出了多籽的果实,仿佛历史的见证者。院内有两座牌楼,其中一座一面写着“冢宰统宪”,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代表了陈廷敬官居宰相,又统管监察律法,官职很高。牌楼上记载着陈家数代子孙为官任职详情。
▲刻有陈家家风家训的石碑
“陈廷敬家族明清两代为官者38人,其中9位进士6位入了翰林院,可谓人才辈出。这与陈家良好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工作人员介绍,用“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脏”来形容陈家家风家训再为不过。
▲皇城相府实景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寓意忠厚道德的村子,后因康熙两次下榻改名“皇城”,加上陈廷敬官居宰相,故名“皇城相府”。
▲河山楼
府内巍峨壮观又不失古朴典雅,尤其河山楼雄伟险峻,据说是为抵御流寇侵扰而建,能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府内建筑余间,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相府内康熙题的牌匾(复原品)
在皇城相府内,有好几块康熙帝的亲笔题词牌匾,足见当时皇帝对陈廷敬的厚爱。那么,为什么康熙帝如此厚爱陈廷敬呢?
为官清廉、一心辅佐自是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对于康熙时期的文字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对后来中华文字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陈廷敬主持编撰了《康熙字典》。
▲皇城相府内中华字典博物馆的康熙字典
“这本字典里有近5万个字,保存了汉字最初的面貌。老百姓随便发出的方言音,在这里都能找到,尤其生僻字,比如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工作人员介绍,陈廷敬晚年多次辞官,康熙帝不舍,陈廷敬一直在京,72岁开始主持编撰《康熙字典》,三年后病逝。
▲《再回相府》实景剧剧照
自为官之日起,陈廷敬仅回过老家四次,第一次母亲病重,第二次母亲去逝,第三次父亲去逝,第四次......陈廷敬遗骨回家。一部《再回相府》实景剧,再现了陈廷敬清正廉明、为国尽忠的一生。
▲相府实景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一座皇城,半部明清史。历经四百多年的“东方古堡”,依旧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原标题:《山西有一人曾让康熙“此生再不为人题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