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第一个晚上,入住的是临汾市襄汾县荷花温泉度假村中的荷花温泉酒店。由于离开壶口瀑布景区时遭遇堵车,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午夜11点多。酒店所在的度假区景观灯闪烁,夜景非常漂亮。办理完入住手续,赶紧出来拍夜景,发现酒店周围已经漆黑一片,原来那璀璨的灯景只是为了迎接我们这些姗姗来迟的客人而特意营造的。第二天的第一个行程是去公里以外的平遥古城。行车路上,导游告诉我们,进平遥古城是不需要门票的,但进入古城内的22个小景点则需要购票,并且是一票通,也就是说,各个小景点不单独售票。因为赶上了国庆长假,古城里的人肯定不会少,而各个小景点的游客容量有限,进入这些景点估计得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因此导游提议不给大家统一购买那张通票,省下来的钱最后会退给大家。导游的提议入情入理,大家都表示认同。旅游大巴一路北行,3个多小时后抵达平遥古城的北门。为尽快赶到用午餐的饭店,导游建议我们每人花10元钱坐景区提供的电瓶车进城,并知晓我们这电瓶车是双程的,游览结束还可以把我们送出城。古城的北门叫“拱极门”。如果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你就会感觉拱极门附近的景观并不陌生。电瓶车在古城狭窄街道上开得相当快,一些古董级的古宅民居在两边迅速闪过。这段路着实不短,不慢的电瓶车也跑了好几分钟。
就餐的饭店“元亨酒家”在五道庙东巷和西大街交叉路口的东北,是一家规模不小的饭店,门前挂着平遥县餐饮业等级评审办颁发的“特级店”认证铜牌。
菜品以山西特色菜为主,过油肉、荞面碗坨都很有特色。其中的荞面碗坨在我们当地也有,但因为两地醋的差异,这碗坨的味道发生了很大变化。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平遥牛肉,色相诱人,咸香适口,果然是名不虚传。
平遥牛肉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让其名闻天下的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年)“庚子事变”中“西幸避祸”的慈禧太后。当时落难中的慈禧太后在平遥偶然吃到了当地出产的牛肉,还都后仍然念念不忘,遂使平遥牛肉成为贡品。逃难中的人思绪烦乱,应该食不甘味才是,可这位老佛爷竟然还能记住美味,你说她是不是没心没肺?平遥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宣王时期(前年-前年),旧称“古陶”,距今超过年。明初,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开始夯筑土城;明洪武三年(年),在旧城垣上加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康熙四十三年(年),因康熙帝西巡要路经平遥,在四面城墙上加盖了城楼,使整座古城更加壮观。平遥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和安徽歙县被公认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年,平遥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元亨酒家门前的街道就是古城四条主街之一的西大街。西大街西起凤仪门,东和南大街相交,与东大街相连贯通古城的东西。
大街上,铺面古老的店铺贩卖着或传统或现代的各种商品,让你目不暇接。
叫不上名来的山西特色小吃
因为刚吃过午饭,看着这些诱人的小吃还没有胃口。
模样挺诱人,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来自北国冰城哈尔滨的知名冰棍儿品牌“马迭尔”。
在不断扑鼻而来的各种味道中,最冲的自然是山西老陈醋特有的酸味儿。
那些售卖陈醋的店铺虽然卖的都是醋,但商品包装风格各异,不仅有传统的坛坛罐罐,更有精美的各种礼盒,让难登大雅之堂的陈醋也能成为拿得出手的上等礼品。
陈醋是酿出来的,应该不是磨出来的。
熙人泰宾馆是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宾馆,现在依然对外营业。
院内的一面砖雕照壁非常精美,其上的一副篆书对联“人勤福中福;德高寿上寿”充满了正能量。
本想进院仔细看看照壁,却发现参观是需要验票的。接下来的“崔氏行”古玩文化博物馆里也有很少的游人,并不像导游预想的那么拥挤。这时候我隐约觉得,不买那张通票可能是错误的。
“崔氏行”古玩文化博物馆
这应该是毛利人吧?
这鼓当然也是异域风情
店员在无精打采地演奏。
这么漂亮的鞋垫估计不是用来垫,那是干什么的那?
分辨不出来都是什么,只是觉得很喜庆。
女儿在这家店里买了条古色古香的裙子。
在西大街和北大街相交的东南角是西大街上最著名的景点、有“中国票号第一家”之誉的“日升昌”旧址。
看着眼前这并不起眼的五开间门房,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现代银行业的鼻祖。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年),由山西平遥西达蒲村富商李大全出资并委托雷履泰创办,而创办票号的灵感来自西裕成颜料庄大掌柜雷履泰对异地汇兑商机的敏锐洞察力。西裕成颜料庄由此开始了它由一家实体经济商家向金融业的成功转型,其总经理雷履泰也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最著名的职业经理人。
日升昌鼎盛时期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年汇兑最高的年份达万两白银,而清道光年间每年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到万两白银,其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日升昌的斜对过,是平遥古城里唯一的一家武馆“滙武林”。滙武林是平遥著名八卦拳拳师王伦的旧居,也是他以武会友、习武授徒的场所。
清末民初,正值晋商发展的繁荣时期,保镖押货、看家护院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于是,一批武术名家在平遥应运而生,而这王伦就是其中名气比较大的一位。随着日升昌等票号的兴起,携带现银交易的商人逐渐减少,加之火车、汽车、轮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迅速出现,镖局的生意逐渐萎缩,以致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这工艺品装饰是不是有点色?
有传统民族风的小店,也有时尚小资的小吧。
由日升昌往东,是西大街历史上另一家大票号、现在已经辟为“古民居博物苑”的“蔚丰厚”旧址。蔚丰厚票号于清道光十九年(年)由介休北贾村侯荫昌开办,是平遥“侯氏六票号”之一。侯氏除经营票号外,还有钱庄、账局、染房、茶叶、杂货等几十处买卖,光绪年间资产已达白银七八百万两,在山西富商中排名榜首。
蔚丰厚再向东,就是西大街、东大街和南大街的交汇处,按理说应该是北大街的位置,是一条叫“鹦哥巷”的窄巷。
平遥古城之所以采取南北大街错开而不贯通的设计,有关资料给出的解释是:根据五行学说,南属火,北属水,水火不容,故南北城门不能正对,而错开的城门使得南大街和北大街无法设计在一条轴线上。但以我的观察,如此设计除了有风水因素外,可能还有防御方面的考虑,因为大家不要忘了,平遥城在相当多的时间里是作为一座军事堡垒而存的。对于一座军事堡垒来说,四通八达的交通在和平时期和守城阶段是利,但在敌人一旦攻进城内发生巷战时则是弊,而故意错开的南北大街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敌人的长驱直入。
按照导游的交待和时间方面的考虑,在三条大街的交汇点没有选择向北,也没有选择继续东行到东大街,而是转而向南,进入古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南大街。
在西大街到南大街的转角处,是中国历史上第二大票号“蔚盛长”旧址。让蔚盛长的后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其在慈禧太后驻跸平遥期间,不仅是醇亲王给帝后汇来银两的提取“行”,而且荣幸地成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下榻处。蔚盛长的街对面,是清代平遥有名的货庄“长盛蔚”旧址,现在是“天吉祥博物馆”。听导游介绍这是长盛蔚遗址,我还以为我听差了,确认后开始纳闷,咋还有这么取名的?这不和《西游记》中孙行者说自己是者行孙一样,是逗闷子吗?长盛蔚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年),极盛时期曾在俄罗斯、蒙古设有分号,是晋商中比较有名的跨国大商号,也是平遥城内唯一经营跨国业务的货庄。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歇业,估计是其在俄罗斯的经营活动遭受了致命打击所致。
砖圈门巷的巷口有卫生间的标志,女儿要去方便,我在巷口附近转悠等她。左拍右拍,偶然发现街边一家店铺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位老奶奶,满脸皱纹,神态慈祥。
古城、老街、老人这难得的画面让我想都没想就举起了相机,但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让我无法拍到一张只有老奶奶的照片。无奈,只好走过街来往老奶奶身旁凑。哪知道老奶奶非常有警惕性,见我冲她举起相机,迅速把脸藏到了身旁一盆月季花的花枝后面,并透过手指缝偷偷看我。如此好几次,老奶奶并没有生气,但我拍到老奶奶芳容的企图终究未能实现。女儿慌慌张张回来告诉我,所谓的卫生间其实是民居里自用的旱厕,收费不说,需要七拐八拐才能找到,出来时差点找不回来了。
这位卖武大郎炊饼的伙计似曾相识,应该是在哪部影视剧中出演过角色。
“市楼”为全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南大街中央跨街而立,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市楼究竟始建于何时文献和碑刻均没有确切记载,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年)的《平遥县志》只记载了该楼在康熙二十七年(年)曾经重修。因该楼位于平遥城的中心,而城内日有“朝”、“午”、“夕”三市,故得名“市楼”。
重修后的市楼在二楼南向塑有关公像,北向立有观音像,故二楼檐下南北分别悬有“忠至义尽”和“灵普宇宙”匾额。
底层门洞上方,南面匾额为“金井古迹”,门联为“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北面匾额为“古陶胜境”,门联为“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
“金井”是指市楼南的一口水井。有记载说,此井“水色如金”,故曰:金井。当天游人太多,拥来挤去,以至于没能看到那金井是个什么模样。“古陶”则是平遥的旧称,也是今天平遥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名字。楼南顶层檐下悬有一块雕龙斗匾,上书“市楼”金字,很有气派。
店名一语双关,惹人发笑。
现场制作毛笔,让你见识一下传统制笔工艺。
过市楼不远,是又一家比较有名气的票号“协同庆”旧址,现在是中国票号博物馆。协同庆创办于清咸丰六年(年),属于平遥票号的后来者,民国初年歇业,前后存在超过半个世纪。在协同庆的发展历史中,刘庆和、孟子元两个曾经在蔚泰厚票号打过工的年轻人发挥过重要作用,两个年轻人也由此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职业经理人的华丽转身,成就了一番事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日升昌、“侯氏六票号”、协同庆等票号名耀华夏的年代,全国共有票号51家,其中由山西人经营的43家,而平遥帮竟达22家,几乎占到全国票号的半壁江山,平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华尔街”。平遥既非经济中心,也非工业重镇,更未处在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地,甚至远离太原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却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奇迹,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小察院街西口的“激扬坊”
用传统工艺编织出的披肩。
既是老板,也是演奏者
堪称工艺品的陶笛
继续向南走,是一家在明末清初镖局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镖局博物馆”。走到这里,看着内容丰富的博物馆不能进入,越发觉得没买通票是太失算了!但悔之晚矣,因为时间过半,重新购票已经来不及了。整个景区采用通票的办法应该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在客流引导、利益分配等方便可能都有积极意义,但这种打包售票的方式却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游客在古城停留的时间大相径庭,有的会待好几天,有的只有半天,有的甚至可能只有几小时,让只在古城里停留几小时的游客买一张可以参观22个景点的通票,是不是有强买强卖的嫌疑?
南大街上还有一家镖局博物馆,是在当年平遥著名的镖局“同兴公”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大智大勇威震四方;立信立义诺重千金”道出了镖局所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
同兴公镖局由平遥武林大师王正清创立于清咸丰五年(年),后由其子王树茂接手。父子两代的接续努力,使同兴公镖局在全国镖局行业中成为翘楚。当年慈禧太后“避祸”西安时所需的92万两白银“盘缠”就是由同兴公押的镖。这趟“天下第一官差”,更让同兴公声名远播。
同兴公镖局的右邻叫“百川通”,也是一家老票号,一度名列平遥十大票号之列。
百川通创立于清咸丰十年(年),是祁县渠家在平遥投资兴办的第一家票号。渠家在祁县是和乔家齐名的大户望族,渠家大院占地超过两万平方米,是乔家大院的两倍多,其家族势力和实力可见一斑。现在的百川通旧址已经被辟为“晋商家私博物馆”。
南大街最后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
陈列馆是在老字号“永庆祥”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主人是山西左权人苗世明。苗世明是报刊收藏爱好者,其收藏的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报纸超过种,在平遥陈列馆里展出的有多种,是其藏品的精华部分。该馆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为“报刊收藏基尼斯之最”。
南大街的尽头是平遥古城的南门“迎熏门”。
从城门外看迎熏门和两侧的城墙,实实在在称得上雄伟壮观、霸气超然,确实可以让来犯的敌人望而怯步、畏葸不前。
迎熏门拱形门洞上方的“迎熏”二字阴刻门额由时任平遥县知县刘叙题写。
迎熏门门额
刘叙生于有良好家风的官宦之家,其父刘斯裕为嘉庆朝进士,历任大同知县、太原知府等职,人称“刘青天”,本应有更好的前程,却不幸早逝。刘叙于清道光三十年(年)调任平遥知县后,考虑到平遥富庶,常为贼盗觊觎之地,遂决定加固重修自康熙朝以来年久失修的城墙和护城河。工程开工后不久的咸丰元年(年)七月初,刘叙突患重病,七月十三日病逝在平遥任上。而在此之前,刘叙已经为平遥的六座城门题写了门额,包括这块迎熏门匾额。迎熏门城楼在样式上与市楼非常相似,也是三重檐歇山式,绿色琉璃瓦覆顶。
看看还有一点时间,回转到衙门街,去寻平遥县衙。衙门街快到县衙大门的路当中立有一座过街门楼,叫“听雨楼”。有介绍说,从衙门内有蹬道可以登临此楼,因此该楼应该有县衙望楼之功用。
县衙大门口虽然游客如织,但远未达到摩肩接踵的程度。因为没有票,无法进入,依旧只好在外面大致看一看。县衙大门面阔三间,悬山顶,两侧为青石砌筑的八字墙。门联是一副长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上联规劝百姓,下联警示官吏,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
县衙对面的砖石照壁
从县衙返回集合点迎熏门内广场时,在路边看到了买新鲜山西大枣的,6块钱一斤。之前只吃过干的或是用酒处理过的山西大枣,吃到新鲜的这还是第一次。山西鲜大枣肉厚,果肉吃在嘴里有木木的感觉,不似家乡辽西鲜大枣那么脆,这可能也是山西大枣很少鲜食的一个原因。
原以为迎熏门内广场上的这些青砖墙基是有意设计的。看旁边的铭牌才知道,这里是一座古庙的遗址。
平遥古城游是典型的走马观花,准确点说是在平遥城里逛了把街。给有计划来平遥古城游览的朋友的忠告是:不论你能在平遥古城停留多少时间,哪怕只有几个小时,也一定要买一张通票,能多看则多看,能少看则少看,但绝不能不看。如果只在街上走一走,那真是枉来平遥古城一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