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发展 >> 正文 >> 正文

山西有座明代古堡,明末起义军因其防御坚固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0/16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

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了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增长,推出了家A级旅游景区下半年工作日免首道门票的措施。早听说山西有座距今四百多年,还依然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堡,很值得一去。于是趁此大好政策,摄影师约了几个影友便驱车前往。下了高速后,经过一段曲曲弯弯的乡村公路后,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型古堡建筑赫然屹立眼前。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古堡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古堡依山而建,东西两条街和南北九条巷道把整个古城有序分割。古堡原有三座城门,南门为主城门,东西各有一门,北面靠山,故而没有城门。现存的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是大宅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孙居相墓等。

湘峪村过去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明代后期战乱较多,于是孙氏三兄弟为防御外敌保卫家园,便带领村民修筑了这座坚固的城堡。古堡规模并不大,南北长近米,东西宽约余米,与灵石王家大院、碛口西湾民居面积相当,略小于阳城的皇城相府和砥洎城。古堡城墙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站在远处仰望古堡,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

沿着古堡南门前的大石桥,跨过湘峪河,进入南门后,是一个很小的瓮城,可以看出当年的城堡设计者的防范意识相当强。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曾经久攻湘峪古堡,却因为古堡的防御工事太强,而未曾进入城堡内。

如今堡内的小巷仍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长长的大条石和磨盘石铺路,两侧是一座座紧紧相邻的院落。院外挂着的红色灯笼给整个建筑平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在一处宽敞的地段,一盘足有两米直径的石磨盘放在中央。虽然它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我们仿佛能看到在它的周围也曾经是人声鼎沸,一片欢腾的景象。

古堡内大部分的院落都是两层建筑,甚至三到四层建筑。其中木质雕花门窗使得每一座院落看上去都是古朴雅致,气派宏伟。每一座院内高低错落,有着结构精巧的出水设计。确保下大雨的时候院内水流的畅通,以方便人们不用淌水而行。

古堡内的“双插花院,是其中一座最有特色的院落。该院主楼坐北朝南,院子东北、西北角各建四层高楼一座,而正北中间堂房却只建三层,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高低错落样式,其外观恰似一顶古代双插花的官帽,因此便被称为双插花院了。据说孙居相因做官性格耿直,负气敢言得罪了很多人,他修建此院落时,仿欧州教堂风格修建而成,便有奸人说居相对皇帝不敬,意欲谋反(传统建筑中中高两侧底,中间代表皇权)。皇帝听后大发雷霆,召孙居相欲问其罪。孙居相急中生智对皇帝说:臣在家乡修建的是探花楼。原来科举时代全国前三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居相禀告皇帝,此房按探花帽子形状修建,乃寄意后人寒窗苦读,博取功名,臣不敢保证臣的子孙后代可考取状元,但求位列三甲,为大明朝效力,皇帝龙心大悦,不仅没再问罪,还赏金银助其修城。

城堡内还有一些尚未开发的院落,是没有搬出城堡的原住村民。他们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辈子住惯了自己的院子不愿别居他处。就在自己的院门口摆卖些冰棍、饮料和水以增加些许收入。

这位坐在门洞里的大爷也是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了,他说目前村里也就只有二十来个人还没搬走,都是老年人,最小的也都快六十了。大爷说这村子本来人就不多,因为太过偏僻,年轻人基本都搬走了。前几年,这村子开始搞旅游,把老房子都翻修起来,去年才开始收门票。原来的住户愿意搬走的,一平米给三百元,不愿搬走的,也给修好房子。大爷说自己年纪大了,就没搬走,卖点饮料挣个小钱,也够自己花了。

这栋高楼便是曾经做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老三孙鼎相的宅院--三都堂,也是湘峪古堡最主要的建筑,位于村子的中间靠北的位置,主楼高达五层,叫做“看家楼”,也有叫“瞭望楼”,它既可以住人,也起到了瞭望敌情的作用。这座楼也是全国明代留存至今的建筑中,最高的一栋建筑。站在院当间看这高楼,雄伟中透着威严的气势。

湘峪古堡的民居建筑与其周边几座古城、古村相似,但其正房更为高大、高层建筑更为集中、气势更为恢宏,同时,它还拥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形式。湘峪民居的窗户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墙饰以眉檐垂柱的砖雕,这是一种已经汉民族化但仍然带有浓郁西式风格的装饰形式。

古堡的中心位置,有一栋三门的牌楼,中门上书“皇恩累赐”,下书“文武总鑑”,两边的侧门上书“大司农”,“大中丞”。门柱子上的石狮子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这条巷道靠左的二楼上,建有一座中间刻有五角星的牌坊。村里的老人说,这原是座将军府,当年侵华日军把这楼给点着了,一直到后来人民公社时期才又重新修了,改建成了村里的大戏台,楼顶上面那颗五角星,就是那时候刻的。

城墙和巷道以及院落之间都有小门及隐蔽的通道,一旦有敌人入侵,村民们就可以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和敌人斡旋,进可攻退可守。

曾经的石碾、石磨、石碑和石雕如今静静堆放在古堡的角落里,它们见证过历史,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开始。

湘峪古堡距离阳城县国家5A级景点皇城相府不远,却远不如皇城相府那样声名在外,但其恢弘的气势却毫不逊色。古堡以前深藏在大山里,交通极为不便。随着旅游开发的大潮,古堡逐渐为世人所知,也慢慢成为山西古堡旅游新的网红打卡地。

湘峪古堡耗时十年修建,特意加深的河道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护城河,水面之上的城墙上一排排藏兵洞张着乌黑的大口,剑拔弩张的临战气氛扑面而来。乱世之中,城内生活设施和防御系统完备,它保护了一代代的村民免受战乱侵害。几百年来它就伫立在这里,守着曾经的辉煌,低述着曾经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