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一个独具东方风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0/8

大家都知道,山西所属地域狭长,自北向南孕育出截然不同的文化积淀。北出雁门关属常年战乱、胡汉交融的雁北,孕育出边塞文化;中部太原盆地则以晋商的大院文化出名;南部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土地肥沃,孕育出黄河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初曙地”。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位于山西中部的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如今为5A级旅游景区,它就是奢华磅礴、独具东方风韵的明清古堡——皇城相府。

山西乾坤湾

皇城相府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的总编辑、康熙皇帝宠臣陈廷敬的故居。其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因康熙皇帝出巡曾在此下榻休息而出名,故名“皇城”,后人把其称作“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风景区

皇城相府景区占地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内城为陈廷敬祖人的居住地,其由八个互相联通又相对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外城是在内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共有院落16座,房屋间。皇城相府的总体布局,以祥瑞的“神龟”形象组合建造,内城与外城紧密相连,依山而建,浑然一体,寓有“千秋永固”之意,十分壮观。

来到景区门口购票后,通过御书楼进入景区内部。御书楼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现楼内存有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当年康熙皇帝用他的晚号给这个村子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褒奖。在午亭山村匾额的上方有一方玉玺大印——上刻“康熙御笔之宝”。

通过御书楼,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康熙38年,是陈廷敬奉旨而建。它的结构为四柱三楼,斗拱四出,枋额雕龙刻凤,基座瑞兽环拥,给人一种隆重庄严的感觉,它向人们展示着明清时期陈氏家族的荣耀和辉煌。

石牌坊向左一拐,便来到了冢宰第的南门,即“大学士第”景点,其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倒座,北为二门,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

树德院位于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

向东通过拱辰门,便来到了相府的办公区。拱辰门楼之后,北面为麒麟院,南面为客山公府,正对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河山楼景点。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高33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共7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如今河山楼已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侵蚀,而雄姿依旧。

河山楼继续往里走,就来到了龙虎门。河山楼与龙虎门之间北侧为树德院,也是景区的最东北角,其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

树德院往南的建筑依次为习武场、陈氏宗祠、世德居、御史府。最东侧城墙边上,则为著名的屯兵洞。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生活在这座相府内的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著述繁多,有著作流传至今的诗人达36位,曾出现过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其北方“第一文化巨宅”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那么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去皇城相府旅游过?对它的印象如何?未来如果有机会到了山西会不会到此浏览一番?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