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距阳平,导航不足百公里。阳平县有个皇城相府,号称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山西第三家5A级景区,名气之噪,可想而知。与长平之战遗址相比,与高平炎帝陵相比,天渊之别。
假日期间,本不想凑热闹,又耐不住咫尺之遥的诱惑。于是起大早赶路,甚至还在景区订了酒店。下高速驶上景区专用路后,发现又掉进了熟悉的拥堵。车的长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好像天下所有的车和人,都在往皇城相府赶。
阴云密布,秋风瑟瑟。离开停车场,随一众游人往景区入口。门票免费,欢迎光临。眼前一座巍峨山城,灰云下灰色的城墙,灰色的屋顶,灰色的轮廓。人头汹汹,身不由主,心中难免灰色的疑问。
御书楼,皇城相府的第一道城门
相府,中道庄,陈廷敬故居
颇耐研读的故居石牌坊
进这里看什么?懵懵懂懂。
皇城相府,康熙年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故居,又称午亭山村,中道庄。陈廷敬何许人?“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都御史”。此即皇城相府主人。
顺治十五年(),陈廷敬二十岁中进士。两年后,顺治帝因天花病逝,康熙帝玄烨即位。康熙在位61年,年病逝。陈廷敬为官53载,从康熙即位授起居注日讲官,此后一路升迁28次,到康熙五十一年()75岁病逝。
陈廷敬乃康熙朝重臣。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陈廷敬一直是小皇帝身边的主讲官,君臣之交,师生之谊,贯穿始终。但陈廷敬最为后人知晓的,乃病逝前曾充任《康熙字典》总撰官。其实,老先生还曾奉诏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典籍。
由西城墙俯瞰
皇城相府位于晋南阳城县,隔太行山与河南怀庆府相邻。陈家祖居河北临漳,明永乐年间迁至山西泽州,宣德年间(~)定居阳城县郭峪。此地靠山临水,“山岭雄秀,泉水温凉,风气郁茂,实太行之中落”。因前有沟底村,后有郭峪村,故取名中道庄。
中道庄依山就势而修。上为明代内城,下为清代外城。上下共16座院落,房屋60多间,城墙近米。
外城即陈廷敬故居。迎面“御书楼”,乃陈廷敬死后所建。城楼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正中“午亭山村”匾额,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皆康熙皇帝御笔。陈廷敬晚年号午亭,朝廷以此号名其故居。
城堡,高大坚固,院落重重
过御书楼,进外城正门。城楼上悬竖匾,书“相府”二字。下嵌横匾“中道庄”。陈廷敬官拜康熙朝大学士,清初即视为宰相,故有相府之称,故居匾额“冢宰第”。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中道庄,陈家老宅又有了“皇城”的辉煌。皇城相府由此得名。
陈氏相府,无非院套院,影壁,仪门,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官宦人家的气派。府中非看不可的,当属两座石牌坊。牌坊上记载着阳城陈氏,“一门九进士,三世六翰林”的辉煌。
相府的气势
内城建于明末,比外城更高大坚固,城上刻有石匾“斗筑可居”。据说迁居阳城的陈氏族人,经过几代人努力,家境渐渐殷实,子弟热衷读书。嘉靖二十三年(),陈氏第五代陈天佑,中甲辰科进士,累官至陕西按察司副史,这是陈家第一个进士。
转眼就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陕西农民起义,动荡波及阳城。此时的陈氏掌门人为陈廷敬伯父,35岁的陈昌言。为求自保,陈昌言动员族人,修了一座七层高的阁楼,后命名河山楼。楼未竣工,万余农民军包围了中道庄。凭借高楼的地势,八百多乡亲避难其中,顽强防守,终于躲过一劫。
劫后,陈昌言以河山楼为基础,主持修建了一座城堡,也就是眼前的“斗筑居”。崇祯七年(),城堡竣工。城高两丈,周长百余丈,垛口二百,开西、北二门,门上建有城楼。城堡东北角筑春秋阁,祀奉关圣帝君,东南角筑文昌阁,祀奉文昌帝君。
陈昌言不仅主持修建了中道庄内城,而且在崇祯七年春天,高中甲戌科进士,成为陈家第二个进士,离家做官。陈廷敬的父亲排行老二,在家主事期间,于斗筑居外,又买了40亩闲地,修建别墅,打下了后来相府的基础。
河山楼,一切都围绕此楼而起
由明入清,顺治十五年(),陈廷敬成为陈家第三位进士,也是第一位翰林。转过年来(),陈廷敬堂兄、陈昌言长子陈元,中己亥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这是陈家第四位进士,第二位翰林。
陈廷敬有三个儿子。次子陈豫朋23岁参加会试,康熙三十三年()中甲戌科进士,成为陈家第五位进士、第三位翰林。三子陈壮履,康熙三十七年()丁丑科进士,陈家的第六位进士、第四位翰林。所谓“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指的就是此事。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陈廷敬的两个亲侄子陈观颙和陈随贞,分别晋身陈家第七位、第八位进士,后者也是陈家的第五位翰林。
雍正五年(年)丁未科,陈豫朋长子、陈廷敬孙子陈师俭,中进士、点翰林,成为陈家第九位进士、第六位翰林。陈家“一门九进士,三世六翰林”的辉煌,也到此暂告一段落。
行走在相府内
据陈氏族谱考证,由河北临漳迁到山西泽州的陈氏祖先,不过一个放羊老汉,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代人一代人积累,由勤劳致富到子孙读书,竟成明清两代山西名门望族,举人成群,进士扎堆,翰林都不值钱,令人望而生叹,百思不得其解。
陈氏先人留给后代财富
康熙与陈廷敬塑像
望着熙熙攘攘涌入皇城相府的游客,大多数人脸上的茫茫然,忽然想起司马迁那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座城堡的创立者,它的主人,它的子孙们,无论如何,总还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读得进之乎者也。
数百年后的今天,这些挤破头也要闯进相府看新奇的人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看什么?他们能悟出什么?在填满人群的狭窄通道里,明显感到呼吸局促。于是乎,坚决退掉了景区酒店,急急逃出了挤成人祸的灰色城堡,车子驶上清静的太行山高速公路,天宽地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