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4日龙年元宵节这天,山西籍“90后”导演徐逸曈在北京领取了全国“龙腾九州福暖四季”网络“中国节·春节短视频大赛奖”,其创作的短视频《#含龙量最高的城市#太原,别称“龙城”》,是全国上万条上传作品中选出的30件获奖作品之一。
《龙城》视频海报封面图
《#含龙量最高的城市#太原,别称“龙城”》是“90后”导演徐逸曈创作的、以故乡太原龙元素为题材拍摄的短视频,精选了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永祚寺、锦绣太原城门(首义门)、钟楼街和龙城大街等众多太原市地标性建筑、场景,顶寒冒雪拍摄而成。为了完美呈现主题,她结合地域历史文化和中华龙精神的传承,用独特的视角和生动有趣的表述,贯穿起“龙—龙城—龙年—龙精神”这一脉络主线。
视频于大年初一上午发布后,在抖音平台本地话题热搜榜迅速跃居榜首,并成为点赞量最高的视频,为家乡太原献上一份特别的龙年礼物。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北京市委网信办、光明网和中国新闻网联合主办的这次大赛,总阅读量达到8.6亿次。
之前,徐逸曈已在央媒数个栏目做过7年执行总导演,这是她辞职后在家乡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对家乡山西,徐逸曈一直有深深的恋乡情怀。尽管在京读书和上班十分繁忙,但总会找机会记录和传播大美家乡神韵。她曾利用回乡期间拍摄过皇城相府《鹊》、平遥古城《遗城守艺》、天龙山石窟《回到太原》、晋商博物院《茶路无尽》等山西题材的图片和视频,获得过平遥国际摄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更有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和新华网联办的“我们的向往”短视频大赛金奖。由于在国际跨文化领域对外交流中对家乡文化作了广泛传播,徐逸曈还获得太原市委宣传部和太原市文旅局、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评定的“太原十佳文化使者”称号。
从好奇张望世界的懵懂少年,到淡定选择自己的不寻常路,徐逸曈实现了难度较大的跨越。
回首从中国戏曲学院大学即将毕业的年2月,作为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青年代表,徐逸曈在香港寻觅电影《喜剧之王》拍摄旧址。“当电影中的那棵树映入眼帘,它已不像从前那样‘昂着头’,而是‘歪着脖子’,像被海风吹得落了枕。但这模样,却更让人想起那个倔强和执着的剧中人。沿着海岸走,一路看到多个取景地,勾连着电影记忆,在海风中体会着爱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不少冷暖让我越来越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无力、尴尬与窘迫,纠结于理想和爱情的难以圆满。好在心大漏风,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那时候的她,在即将毕业的十字路口,感到英雄梦想和疲惫生活相互对撞,力量相当,难分高下,但趣味不减。内心的力量也提醒着她,身处冰冷不麻木,心陷喜悦不昏头。
那一年,她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在为央视制作一年大型纪录片后,考入了新华网从事融媒体产品的创意和导演工作。
徐逸曈内心里,一直把自己当作Z世代一族。作为网络流行语,Z世代一般指-出生的人,典型的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在高速发展中的社会新生代。
从象牙塔到社会熔炉,她经历了荧屏逐梦的幸运与幸福,也饱尝了心灵成长的酸甜苦辣,但星火闪烁,乐此不疲。
年11月,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七个年头,在央媒担任过数个栏目执行总导演的徐逸曈,怀着感恩之心和曾经道别,选择了辞职创业,“开始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集中拍摄自己喜欢的内容”。而目的,就是“找到自己”。
她的内心深处,是想把家国情怀与个人梦想更好地融合叠加,同向奔赴,裂变出一个新视界。
大学期间在柬埔寨拍摄
年随央视纪录片拍摄组在美国
自由
生长在内陆城市太原的徐逸曈,自小就有一颗驿动的心,勇于表达自己,向往外面的世界。
在一次环保题材的美术竞赛中,徐逸曈出人意料地用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头像,获得市里美术作品一等奖。她说每个人都有面向美好的心,但不一定有直面负面的勇气,遇到了也无可逃避。高二时,徐逸曈找到自己热爱的艺术形式——摄影。她曾去过山西一个空壳村——蒿头岭,在落日的余晖中一边用柴火烤了几个土豆充饥,一边呵着快冻僵的手拍下空壳村的斜房瓦砾、落寞冷寂。
挖掘孤独中的生命力,一度成为徐逸曈创作的主题,而人间烟火也同样充满魅惑。年山西最冷的一天,她到芦芽山上看奔腾的羊群激起阵阵烟尘,仿佛呼啸的黄河逆流攀山,空荡的山谷波澜壮阔一片迷蒙。太原桃园南路一名醉酒人躺在马路中间,她参与到围着守护其安全的人群中,提醒着过往的车辆,并摁下快门,记录下温暖的人间一幕。
徐逸曈也超喜欢电影,每一格胶片都以包容万物的度量影响着她的审美,也决定了她后来总想以电影的质感要求自己的视频作品。
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上学期间,徐逸曈就与旅游公司、平台合作,旅拍过近20个国家,了解最深的是日本和柬埔寨。那个时候,她被真切世界的精彩所吸引,不停地拍照片、写游记、剪辑视频。“威尼斯式追逐”等摄影专题,被很多网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