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的皇城村是陈氏一族的聚集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家族文化,皇城陈氏从明朝弘治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一共诞生了6位翰林,9位进士,19位举人,41位贡生,可谓是书香门第,而这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就是“大清相国”陈廷敬。
陈廷敬生于明朝末年,长于清初,于清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到康熙四十九年告老还乡,期间担任过文渊阁大学士以及除了兵部尚书以外的五部尚书,可谓大清一柱国,他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宦海沉浮50年而成为官场不倒翁呢?
皇城相府康熙皇帝的钱袋子
陈廷敬主管户部期间,发现当时钱币制度有很大弊端,铜含量过高使得一些不法商贩毁钱铸铜,这就使得市场上流通的钱币越来越少而且质量越来越差,国家白白遭受损失。陈廷敬看出这一弊端后,就提出要降低钱币铜的含量,并且取消了采铜税,鼓励采铜,增加了铜的来源。可以说,陈廷敬作为皇帝的大管家,为康熙积攒了足够的国税,也为康熙的南征北战的浩大军费给予了保障。正如在康熙王朝中陈廷敬的一句台词:“皇上要是盖宫殿臣没钱,皇上要是应对三藩叛乱,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凑够军费。”
陈廷敬清正廉明为人正直
陈廷敬为人刚正不阿,对自身要求极高,曾经在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就告诫家人凡是携带珠宝银票者,一律不得入内,陈廷敬是理学的倡导者,特别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为官要清正,并且敢于同贪官污吏作斗争。曾上书弹劾云南巡抚王继文私扣军饷,对官场上的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深恶痛绝。
亦师亦友
凡是官场得意,宦海顺畅之人,除了自身能力特别强外,还有就是要深得统治者的喜欢,陈廷敬就是康熙皇帝一位亦师亦友的人物。早年担任康熙的侍讲,和康熙皇帝共同探讨古今兴亡之事,他写的许多诗歌、文章深受康熙皇帝赞赏,可以说是康熙十分敬重的大臣。陈廷敬死后,康熙皇帝悲痛欲绝,亲自作挽诗悼念,并且谥号文贞。
陈廷敬的一生,宦海浮沉五十年,两袖清风,德才兼备,一代名相为万事表率。为康熙盛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果要是没有陈廷敬,我想康熙盛世可能会大打折扣。陈廷敬为人谦虚,做事严谨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成功之道也值得我们借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