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闻喜县有一个历史上人口不超过千余人的小山村,这里从秦汉至明初先后出过59位宰相,唐朝年间更是风生水起的几乎承包了宰相之位,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一大奇观。它,就是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
裴氏家族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他们将“忠诚”的家风流传至今,在裴柏村,“贤”字的繁体字是由“忠、臣、贝”三个字构成,意思就是,忠诚是国家的宝贝。而且裴柏村的后人们,不学无术、为官不正的人是不能进祠堂的,因为在先祖们看来,他们有背家风,不是真正的裴家人。
进村走不多久,便能看到东边最高处的建筑,裴晋公祠。拾阶五十九级而上——象征五十九位宰相和大将军——才能到达门口。此是裴氏的家族祠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因裴度被封晋国公,遂改名裴晋公祠。
站在祠堂入口,映入眼帘的有十几座古碑,记载裴氏一族的丰功伟绩。其中《裴光庭神道碑》由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明皇亲笔书写;《平淮西碑》则是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重臣祁隽藻重书,堪称二绝。
山西裴氏是最兴旺的一支,其祖先是秦国的始祖非子。后来经过东周,裴氏的姓氏得以形成,从此分化为好几个分支,最出名的是山西裴氏、燕京裴氏,当时有种说法是“天下无二裴”,说明这个家族的兴旺。
从秦汉以来,裴氏家族就发挥了它的家族旺运,在几千年的时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史书上对裴氏家族的经久不衰多有记载。
裴氏家训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仁义礼智信”。裴氏文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时期的裴氏,到历经过六朝洗礼后,依然能传承下来,最主要原因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风家训,能历代相传,根深于每一位裴氏后人的心中。除了山西宰相村,皇城相府以外;洛阳偃师相公庄,
宋代出了吕氏一门五相;浙江千岛湖上有个宰相岛,纪念明代商略辅佐了三朝皇帝;安徽歙县雄村出了四世一品;沈阳市法库县辽代出6位宰相。
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官宦故里,述说着当年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