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被誉为“三晋之门户”,地理位置很是优越,而且历史也是很悠久,在晋城的南部有座阳城县城,这是曾是康熙帝师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这个故居很出名,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距离皇城1公里处,距离晋城15公里处,还有座千年古寺,具体位置在大桥村西部,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建立,起初被命名为郭峪院,后来被唐昭宗赐名为龙泉寺,直到宋代被宋太宗赵光义赐名为海会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海会寺先后被唐、宋两朝的统治者亲自赐名,在往后的历朝历代中,不断的修缮、扩建,在明清时期就达到了鼎盛阶段,目前寺院内大部分都是明朝时期的建筑。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被列入了国保。
寺内的主要有大雄殿、药师殿、观音殿、十阎王殿、卧佛殿等等建筑群体,主殿是大雄殿,大雄殿内汇聚了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佛殿,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寺内还有数百块五代到清朝时期的石碑碑文,在石碑中还有一处关于寺院创建时的白兔衔经的传说,但是没有具体的年代和相关的史料记载。
在海会寺的门前有座双塔,建造于唐朝末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一处宝塔是顺慜高僧在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为其修建的,有20多米高,是六角形状,有十层高。塔内的墙壁上镶嵌着三排小佛像,密密麻麻,佛像朴实无华,也被称为千佛塔。旁边的宝塔则是明代仿照六和塔修建的琉璃塔,呈八角形状,一共有十三层,高50多米。塔内有螺旋状的通道,可以直接通往塔顶。与六和塔不同的是,琉璃塔在塔身增加了许多琉璃构件,使得宝塔更加光彩照人。
在塔内的第十层还有一圈向外的平座,用琉璃做栏杆,创建了悬空楼阁,这在北方的楼阁塔中是特例,海会寺的双塔被誉为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在大雄宝殿的北侧还有一口泉水,在寺庙修建之初,寺庙内的池塘、沼泽、湖泊等都是此处泉水衍生而来的,因为海会寺建造在华阳山的九脉汇集之地,在古代被称为九龙回头,因此唐朝时被赐名为龙泉禅院,此处泉水也被取名为龙泉。这口泉的泉水夏季清凉,触感像冰块一样冷冽,冬季则像沸水一样滚热,比镜子还要晶莹剔透,泉水清甜爽口。
龙泉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龙泉的水位很高、水量也较大,当泉水从地面流淌而来,在龙口处喷涌流入深潭中的过程中,形成了飞瀑。还曾经被人比作雁荡山的大龙湫,誉为阳城八大景之一的海会龙湫。在海会寺中还有一处十分低调的院落,名为海会寺别院,在明清时期,这里是阳城的一家有名的书院,曾经出过多名进士,其中有一半以上是集中在海会寺周围的村庄中。
别院还先后出过大学士、尚书,寺院内不乏名人的诗词歌赋,吸引了无数文人学子前来聚集、交流。在别院内,还有一种古代文人常玩的游戏,叫做曲水流畅。海会寺之前的门票是30元,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免费了,整个寺内十分安静,因为在外地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知名度,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它是融合佛教文化、书院、林园为一体,既是座千年古刹,也是辉煌的书院,更是幽静的园林,如果来到阳城,感兴趣的不妨前来游玩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