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皇城是在夜里。 高髻古装女子垂目低眼,提着红色的灯笼款款前行。 我们跟着她们,慢慢游荡在这巨大的相府里。 不是穿越,是一场特别宏大的实景剧《再回相府》。 在现代恢宏精良的声光电效果下,游人身临其境,重温这座中国北方第一巨宅中曾经发生的故事——有开家仓大义赈灾,有身年迈忠君报国,有封诰命深闺女子,有河山楼热血抗寇。 《再回相府》的尾声,是74岁病逝在任上的一代名相陈廷敬魂归故里,见到了兹兹念念的亲人,为官53载,最后的20年,他再没回来过。“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是康熙帝赠给“几近完人”的老师最高评语。 第二天一早,采访团再次赶到皇城相府,从开城仪式《迎圣驾》启动直播,将秋日下的沁河古堡最高品质代表作细细地拍给大家看,讲给大家听。 内外双城墙,巍峨河山楼,映照出陈氏祠堂“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几代人的家国历史,也反衬着陈廷敬“十亩之宅,五亩之园……优哉悠哉,终老其间”但终不得偿的田园理想。 很多游人不了解的是,就在离皇城不远的山上,还有着一处相府庄园,千亩现代农业高科技成果尽有展现,如果陈廷敬真的能穿越回来,恐怕也会大为惊叹。 三百年后,他的后人们依然心怀乡民,用12年的时间把皇城相府打造成了5A级景区,去年接待天下游人万,收入破5亿,人均纯收入6万元。集团员工多人,景区公益岗位多,员工都是本村及周边乡村人。 除此之外,皇城相府还整合了周围4村,将邻近的郭峪古城、海会书院纳入旗下做一体化发展。 你能想像这是一个乡村的魄力吗? 它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动力源,在中国乡村搅动出巨大的能量漩涡。 但他们仍觉得不够,皇城文旅公司张晖说,我敢说我们是全中国最勤奋的景区了,我们的团队几乎全年无休,白天黑夜都在琢磨策划,怎么能好些,再好些! 沁河古堡的名头越来越响,离不开这样的团队,更离不开这十几年来坚持为它鼓与呼的地方学者们,《晋城古堡》作者谢红俭足迹踏遍这些古堡,她说“每次从河南回到晋城的时候,感觉整个晋城就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城堡。” 就在采访团行进于沁河古堡的这几天,中国首届“东西方古堡对话”活动正在晋城举行,邀请了匈牙利、立陶宛、乌克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古堡国家,喊出了“西方古堡看欧洲,东方古堡看晋城”口号,为古堡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助力。 三百年前,先民们用古堡隔绝了乱世;三百年后,山西人用古堡欢迎着世界。
山西晚报记者 谢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