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优势 >> 正文 >> 正文

戴卫红百济地方行政体制初探以出土资料为中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5/17
北京治疗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作者介绍

戴卫红,女,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简帛学。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01年至年为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访问学者,年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秘书长。出版专著《北魏考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在《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中华文史论丛》、《史学集刊》、《社会科学战线》、《简帛研究》、《简帛》、《出土文献研究》、[韩]《中国学报》等海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译文三十余篇。

六朝至隋、唐前期,百济与中国王朝交流频繁,使臣、移民等官方、民间的交流,将六朝文化元素带入到朝鲜半岛,并融入到百济的本土文化中,这种文化渐次传播至日本列岛,在古代东亚文化圈起了关键的作用。然而,观《三国史记》朝鲜三国中百济事迹最为晦涩,而百济史迹中以地方行政、职官等最缺。中国的传世文献关于百济的记载也并不十分详细、系统,尤其是关于百济地方行政体制的记载,保留最完整的是《周书》卷四九《异域·百济传》,而其它如《梁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的相关记载,或是更为简单,或是沿袭《周书》的记载,或稍有出入。

百济史作为韩国国史内容,一直受到韩国学界重视。韩国学者在研究百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的学术成果。[1]尤其对百济地方行政体制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化。朴贤淑《百济的中央与地方》一书对百济国家发展及其环境、官等制、官府和官职设置、统治阶层变化和贵族合议制、王都构造、军制等中央统治制度的整备,以及檐鲁、五部等地方统治体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统治体制的机能和特性进行了总结。[]郑东浚《东亚中的百济政治制度》一书对百济武宁王至圣王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即二十二部司体制和五方制),武宁王时六佐平、十八部体制及其与唐制关系有系统的论述。[3]而研究百济的中国学者,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