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舜日,天下为公。明明我祖,汉史流芳。有妫之后,聚族于斯。乔木发千枝,颍川分万派。德名远扬,四海景从。浩浩颍川,枝叶永盛。岁岁登堂,独竹陈祠。岭南冠祠纳吉祥,咫尺之内造乾坤。
水有源,树有根。陈氏源于宛丘,望于固始、盛于颍川,遍及全球。赫赫三千载名门,宛丘胡公明德千古传。泱泱五大洲骏业,北邑后裔守业万年长。天下陈姓是一家,骨肉相守,风雨同舟。岁月峥嵘,福临铜州。
虽为中国传统家族精神和儒家文化纽带,祠堂在北方地区几乎消失殆尽,仅留存于南方。陈氏大宗祠是陈氏族权和神权交织中心,它传承着家族文化,维系着家族情感,代表着陈氏家族的地位和荣耀,是无与伦比的家族圣殿。要光大门楣,必积德累善;要子孙孝贤,必崇本报先,为了重建北流陈氏大宗祠,新陈人慷慨捐出祖地和私人旧宅和水塘共计多平方米,作为永久性祠址。在北流陈氏“两会”领导的领衔组织下,20万陈氏宗亲殷然期盼,翘首以待。年开始修建,历时5年,总投资达多万元,多个牌位的陈氏大宗祠落成。
目前岭南地区最大的姓氏文化苑——陈氏大宗祠,祠由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古建筑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惠男全程设计,一处陈祠,匠心万千。陈祠外部气势磅礴,古风肃然,内部配殿含廊,素朴大气,显得清雅庄重,美轮美奂。
陈氏大宗祠究竟是何方秘境?这座宗祠里承载着什么宗族秘密?陈氏手中握着怎样的江山?如此规模的仿古建筑真正的风貌如何?如此美妙绝伦的建筑设计里是怎样的匠心?让我们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来掀起陈祠神秘的头纱。
我们来到北流市塘岸镇独竹村,初到此地,宛如身在江南。陈家大宗祠俨然一派江南苏州园林的风格。它借鉴了寒山寺、拙政园的苏州建筑风格。陈家祠背有山丘玄武,两旁为钟鸣鼎食之家,门前一池碧水。极目远眺,苍岭叠层,风生水起。
宗祠对出来是爱心广场,用朱红色瓷砖铺砌的矮城墙围起来。于爱心广场中央,有一个乾坤太极图,用来化解风水煞。旁有一湾池水,阳光照耀,水光粼粼。水池里有一块亿年镇祠灵龟石,形似一大一小两乌龟,小乌龟憨态可掬,大乌龟大度沉稳,小乌龟跟着大乌龟,乖巧孝顺,瑞气临门。广场两端还各有两株香椿树,绿叶高高在上,开枝散叶。
从广场拾级而上,迎面看见陈氏大宗祠正大门上面高悬牌匾:北流颍川文化苑。颍川钟灵毓秀,颍川陈氏家族一脉相承、世代相传,名重魏晋。家族地位年不坠。相比而言,所谓王谢之家只能算后起之秀。自陈霸先“自云汉太丘长陈之后”以来,天下陈氏大都以颍川为祖。在中国,陈姓是第五大姓;在海外,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陈氏大宗祠是全木仿古建筑,南非柚木和菠萝格为建筑材料。为三进建筑,依南北中轴线渐次排列着三座楼宇。宗祠的建筑坐北向南,是沿着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布局。为什么中国古建筑都喜欢用轴对称的布局呢?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是因为入世的儒家文化和出世的道家文化反映在建筑中,陈氏大宗祠的对称构建表达出了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且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讲究中庸,和谐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就是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而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对称是自然美,是均衡的天然格局,使人平静。往往带给人庄严肃穆,具有古典美感和秩序感。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对称性的结构形式,支撑起整个建筑,这种对称性设计,陶冶人的情操。
设计师王惠男说“每一进建筑的屋顶,全部使用了榫卯结构,没用一根铁钉。”榫卯结构是极为精巧的发明,不但可以承受重量,而且能减少地震的损害。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陈氏大宗祠每一座建筑的屋檐下,都是层层叠叠的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整座祠堂的屋顶完全是由大大小小的斗拱来实现支撑,只有宗祠的护墙使用了砖混结构。这就是古老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建筑秘密。
第三进为仿古门楼设计,一楼的大门为三进结构,两层高。抬头可见大门两旁的镂空木格挂落,表现出宗祠古拙、玲珑、清静、雅洁的艺术效果。门楼两侧有砖雕,二楼一排木窗古香古色,顶部为灰色琉璃瓦。在门楼的屋顶转角处的飞檐翘角,是中国式古建筑中难得一见之景,不仅利于排水,而且轻盈活泼为建筑增了向上的动感,营造壮观之势。
屋脊上面有三星、五福和姜太公小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点缀着陈祠,更添新运。它们即传统中的脊兽,脊兽象征殿宇威严,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防止脊瓦下滑。脊兽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就越显出尊贵来,脊兽也用来保护房屋结构,加固房顶,还能防止雨水渗漏。三星即为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三星高照,有福、有禄、有寿,命运好。五福古称一寿,二富,三康宁,四攸好德,五考终命。现称为: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五福临门就是幸福美满。屋脊上摆上姜太公小雕像有个小传说。姜太公为诸公封神,神封完毕,却唯独少了他自己的位置,于是他住在民间房屋的屋脊上。姜子牙舍己为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和赞扬,至今在民间结婚时还写着“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连老天爷受到的景仰都不及姜子牙,可见人民重视道德修养,不管你是否高官厚禄!
移步至正大门,陈氏家族在这里恭候您多时。门前有5座抱鼓石,过去象征着非富即贵,这装饰艺术小品可以祈福、吉祥、辟邪,联姻靠它作参照物,自是门当户对。它标志着陈氏是大宅门,门第显贵。
客人来到可用门环轻击辅首,辅首即古代的门把手,中国在春秋时代便已使用辅首,至今已逾年,辅首反映历史的变迁和古老的传统。简单的圆形铜制辅首,显示着身份地位。您不要以为古代门环的辅首是狮子,其实它是椒图。椒图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九子。其形状像螺狮,人们将它用在门上,以求平安,而且还因其面目狰狞镇守邪妖;另外椒图忠于职守,可以照顾每家每户的安宁。
打开大门,我们沿着南北中轴线开始观赏陈氏大宗祠。
第二进为宗祠的“德星堂”。德星堂屋顶上面为“龙凤戏珠”雕塑,栩栩如生。德星堂内部悬挂着陈氏祖先陈胡满的画像。中间摆放着世界上最大最轻的骨瓷碗,乃民安万芝堂陈拥军所赠。碗壁画上就9条金龙,碗中心画有龙凤呈祥和蝙蝠图案,配以莲花万寿饰边。画像两旁放着两个陶瓷仿古大花瓶,瓶壁上凤凰在牡丹丛中仪态万方。墙上挂着“露浓凝香”的牡丹图,花儿绽放,淡雅脱俗。从两旁雕刻着陈氏历代进士、文魁名姓的匾额可以看出陈氏家族在华夏古国的地位有多高。
你可以看到德星堂外两端有照壁,照壁即是成语中的“萧墙”,照壁的四端有绿色陶瓷角花,中间的方子里有多彩陶瓷画。左边的照壁为白鹤陶瓷画,叶墨绿,蓝盈盈的水,深褐色的树,树可参天入云端,鹤立树中央。右边的照壁为麋鹿陶瓷画,水云间,绿荫遮阳,麋鹿在旁。白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长寿,纯真洁雅,代表吉祥如意。麋鹿是神秘与福禄的象征,是吉祥之物。麋鹿不仅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象征着生命力旺盛和升官发财。鹤鹿同春,是延年益寿、万寿无疆之意。
第一进为两层重檐的歇山式建筑形式,歇山式的重檐屋顶上是“双龙戏珠”雕塑,牌匾上写着“陈氏大宗祠”,陈氏家族婚嫁丧娶皆在于此。重檐,即重叠下檐,其作用是扩大屋顶比例,增加屋顶的高度和层次,更添屋顶的雄伟感和庄严感。重檐顶使建筑的外观变得丰富有趣,更值得欣赏,而且重檐建筑等级高。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远远就闻到祭祀时特有的焚香味,第一进建筑前面是烟雾缭绕的青铜香炉,双层盖长方香炉4个,单层盖顶圆香炉3个,古风犹在,均刻着“陈氏大宗祠”的字样,用来焚香祭祖。
在第一进建筑两边配殿,配殿里还各有一尊孔子和关公的雕像。设置孔子像和关公像,孔子温而厉、恭而安,是庄严慈祥、谦和智慧的万世师表。关公威风凛凛,忠义仁勇,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民间常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之说。
两侧配殿及回廊均采用苏州园林形式来布置,气势雄伟,工艺精美,装饰华丽。
走廊则由16根大型木柱撑起了一个大格局,每根都透着建筑工艺的厚重。宗祠的木雕在梁柱上面,刻着龙凤吉祥、山水花鸟,活灵活现。沿着回廊一直走,回廊的木质灯笼上刻着招财进宝的合体艺术字样,它用来表达寄托吉祥,除凶辟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古代民间的风尚和习俗。
两边的走廊展示着陈氏家族的宗祠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陈氏祖训,祖训分12段,每段有4句,为四言骈体。旁边则是陈氏家训,写出了陈氏先祖们的崇德嘉行。后面还有历代陈姓较有成就的名人的简介。陈氏大家族,历来出王侯将相,高官显贵,陈氏宗祠可谓是人才济济、星月交辉。
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就出现在陈家。她就是陈硕真。她本是陈家女,却活在传说里,民间传说陈硕真是九天玄女下凡尘,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作为神君,她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信徒赴汤蹈火,于是她自称文佳皇帝,建立政权,据说武则天亦是仿效她登基称帝。还有陈朝开国君主陈霸先,33名将帅,58名宰相,23名状元,95名国公和候公。现代的核工业项目总设计师陈景良,国学大师陈柱尊,陈德光将军,空军师长陈达良、科技精英陈光伟、华裔精英马来西亚国部长陈声新等一大批社会英才为陈氏家族增添了荣耀的资本,他们的重要精神资源都来源于家族。
左边回廊的墙上还贴着陈氏的图腾,金戈铁马,车轮滚滚,旌旗猎猎,山丘前战车辚辚,三军手持戈戟捍卫领地,彰显了陈氏辉煌的成就,巍巍圣绩垂千古,浩浩裔孙遍五洲,激励后人为尊严而奋斗为幸福而拼搏。关于陈氏图腾的产生,融合了两种说法。陈字在古代与阵字相通,为阵列之意,即旌旗之下,战车、士兵列阵于国土待战出征。黄帝发明了古代高轮车,高轮车象征着黄帝部落,陈氏是黄帝后裔,自是与车有关,因此图腾外围是车轮形状;而且陈姓形成的时代,旌旗飘扬、鼓声震天、战风凛凛,战马萧萧、兵士整装持戟、车马列队待发,这是陈国象征性的壮景。陈姓图腾也就此产生。
在第一进和第二进建筑之间的两边走廊设了钟鼓亭,右边为洪钟,左边为大鼓。亭内的洪钟为纯铜制作,上面刻着“陈氏大宗祠”的字样,钟面刻着诗词,有游客撞钟,洪亮的钟声立刻传遍祠内,余韵悠悠。钟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常有“一天始于钟声”之说。另一边的大鼓则摆放在一个画着两条飞龙图案的木架之上,鼓上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祭祀之典,钟鼓乐之,钟鼓都是寓意吉祥幸运之物,钟鼓声中好运来。
听闻并无奇,亲临要久留。若非风雨后,难得此地游。昔是新陈居,今建大宗祠,北流添美景,江南一名珠。颖水文化稠,八桂明珠,流光溢彩。陈氏建宗祠,疑似姑苏来。皇天后土,上穷颍川下独竹,南国明珠定乾坤。饮誉千秋,图腾四海。
紫气蒸腾,岭南冠祠,陈氏大宗祠是北流陈氏宗亲最大的宗族精神核心,北流陈氏新的发源地、发祥地、朝圣地。在这里,传承与弘扬陈氏宗族文化,加强陈氏后人归属感;在这里,孝亲敬祖、共商大计、互爱互助、家庭和睦、宗族团结。家族兴,宗祠旺。在宗祠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陈家后人会越来越优秀。回望来路,牵引陈氏家族向前发展的,始终是一种不熄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尊严和幸福,这是驱使一代又一代陈家人为之风雨兼程、百折不回的原动力。饮水思源不忘祖恩,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向心凝聚——望陈氏精神永存岭南第一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