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梦华录》屏外读史咱们聊了关汉卿和他的《救风尘》以及皇城司,那今天咱们就继续聊聊剧中屡次被提到的《夜宴图》和乐籍。
三、《夜宴图》
《夜宴图》是《梦华录》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剧一开始,皇城司指挥顾千帆下江南,就是为了寻找这幅画。因为这幅画是可作为证明皇后早在进宫前就已失贞的证据。
剧中,顾千帆有给赵盼儿讲了一个某郡王妃20年身份变迁的故事。
王妃原本是一名乐伎。20年前,她曾在一个宴会上,向某郡王献艺,深得郡王的喜欢。后来,郡王妃死了,郡王就给这名乐伎编造了一个好出身,然后,便将她立为了王妃。
再后来,有好事者扒出新王妃曾经是一名乐伎,乐伎也就是“乐户”,乐户因属于是供达官贵人取乐消遣的一个群体,因此也被视为是“贱籍”。如此一来,那她就没有资格当王妃了。
证据就是20年前一位有名的画家在那场宴会上,画的一幅画(依照剧里的设定,这场宴会是西川路转运使薛阙在沙漠中办一个宴会,这幅画画的就是这个宴会的场景,画上画了三个人,一主两客,两客中的一客,就是一个长得与新王妃一模一样的乐伎,而更重要的是,这位画家将每位宾客的名字都写在了衣纹里。写在那乐伎衣纹里的名字就是新王妃原来的名字。
为了保护赵盼儿,顾千帆希望她能够忘掉这个故事。因为这与皇城司要追查《夜宴图》的原因是如出一辙的,故事里是王妃,就是当今的皇后。
再看《梦华录》的历史背景,北宋初年,有人多方论证,这个故事应该是发生在北宋的第三位皇帝真宗一朝。
宋真宗
《大宋宫词》中的宋真宗和刘皇后
当时,官家(宋真宗赵恒)体弱多病,且醉心于黄老之术,唯一的皇子尚且年幼,不能监国,皇后刘娥就经常会代替他批阅奏章,日积月累,皇后权重,于是,就引起了朝中很多大臣的不满……
而坊间传言:历史上的这位刘皇后,确在入宫前,有过一次嫁人的经历。
刘娥从小死了父亲。父亲死后,母亲庞氏便带她回了娘家。14岁时,她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随后,就和这个龚银匠一起来到东京汴梁(今开封)谋生。龚银匠手艺精湛,很多王公贵族家的女眷,都爱到他店里来买首饰。当时,真宗赵恒还是襄王。一次,刘娥到襄王府送府中女眷在她家店里定制的手饰,被赵恒瞧见,赵恒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给迷住了。于是,就想把她弄进府中,做一侍女。
龚银匠哪敢不从,只得乖乖地将刘娥送进了襄王府。同时,他又害怕说自己是刘娥的丈夫,会让襄王觉得他膈应,搞不好小命就没了,于是,谎称自己和刘娥只是表兄妹的关系。
刘娥与赵恒年龄相仿,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懂音律、会唱歌。时,赵恒也没结婚,在对刘娥一见钟情后,就动了想娶她的心。但赵恒的母亲秦国夫人因刘娥出生贫贱,不同意两人成婚。为阻止儿子与刘娥继续好下去,秦国夫人甚至去宫中请了道旨,要将刘娥驱逐出京城。赵恒不忍心让她离开,便将她藏在了一个名叫张耆的府吏家中。此后,赵恒也先后迎娶了潘氏(她在赵恒还没登基时就死了,后被追封为了章怀皇后)和郭氏(也就是后来章穆皇后),但他和刘娥两人的地下恋情却一直没断,竟持续了15年之久。
刘娥在这漫长15年当中,衣食不忧,也就静下心来,博览群书,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与才干。
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承了皇位,是为真宗。真宗即位后,立刻就把刘娥接进了宫中。她入宫时,已经30岁了,但真宗对她的爱,却没有因她年纪大了,就有所减弱。我想此时,真宗所贪恋的,应已不是她的容颜,而是她的才华了。史载:“刘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刘娥初到后宫时,也没有任何名分。但她行事低调,与各宫嫔妃相处得都很友好,对郭皇后也是十分恭敬。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久于人品”,刘娥之于真宗,大约就是如此吧?
没几年,刘娥就被真宗册封为了美人,以后,又加封为了修仪、德妃,升迁速度之快,可谓令人瞠目。
后来,郭皇后去世了,真宗就想立刘娥为皇后。但却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理由无非还是她出身微贱,不可为一国之母。
刘娥封后之路受阻,但她仍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更加深藏不露,并开始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她与出身高贵的杨淑妃私下交好,以姐妹相称。再后来,她的一个侍女李婉儿被真宗临幸了,怀上了皇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赵祯)。于是,她又来了个“狸猫换太子”,对外就说这孩子是她生的。然后,又把孩子送到杨淑妃宫中抚养(李氏因为是仁宗的生母、杨氏因为是仁宗的养母,后来也都被仁宗追封为了皇后)。有了这个皇子做后盾,年,44岁的刘娥终于被立为了皇后。
刘娥在做了皇后以后,也和其他年长的皇后不一样,既没有打压其她年轻的妃嫔,也没有为了固宠,而对皇上不择手段,而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真宗的左膀右臂。史载其“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年,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由其处置(因当时仁宗只有12岁,尚不能处理朝政)。这个宠爱了她一辈子的男人,不仅给了她独一无二的爱情,更给了她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这又是刘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她的生活又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此后11年,大宋的朝权就一直被刘后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也曾有人暗示她可以效仿武则天称帝,但她却明确表态说:“我绝不会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尽管刘后靠她的聪明才智把个大宋治理的是井井有条,经济发展了,国力也增强了不少,老百姓的日子亦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想要她放权的人,仍一直都有。
回到《梦华录》,编剧就把皇后和反对她的大臣之间的斗争,具体化在了对《夜宴图》的争夺上,因为既然《夜宴图》是可以作为皇后出身“贱籍”的一个物证,那皇后一派,当然是想要销毁它,而与皇后对立的一派,肯定也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它,然后,凭它来把皇后拉下马。
当然,这不是历史,但可以肯定的是,《梦华录》编剧的这一构想,灵感当是来自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画的一幅画,原作已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宋朝的摹本,可是一等一国宝。
这幅长.5厘米、宽28.7厘米的画,绘的南唐官员韩熙载家一次夜宴中的五个场景——“琵琶演奏”“六幺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和“主宾酬应”,段与段之间均是以屏风作为隔断。整幅画人物造型精准,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构图极富想象力。
这幅图的主角,无疑就是韩熙载了。
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他是五代十国时的南唐的名臣,也是一位文学家。
韩熙载是后唐同光四年(年)进士。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南唐元宗嗣位,屡迁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契丹灭后晋时,曾奏请出兵,未被采纳。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历任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秘书监、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
他高才博学,精通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在当时颇有文名,人称“韩夫子”。
关于这幅《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韩熙载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但他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能为力,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后主李煜很想重用他,却又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画院待诏顾闳中夜间潜入韩府,观其行乐之场景,然后绘成图,目的想以此来劝告韩熙载,停止这种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
据《宣和画谱》: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又《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南唐后主李煜
另一种说法是说,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后主李煜继位后,因当时北方的后周对南唐的威胁很大,是以李煜在对北周屈辱求和的同时,也对出身北方的官员多有猜忌,乃至陷害。那在这种环境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就故意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人,好让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可是,李煜对他还是不很放心,就命画院待诏顾闳中和周文拒一起到他家里去探个虚实。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于是,也就很“配合”地演了这样一场戏。最终,后主在看到顾闳中于事后凭借着自己的目识心记画的这幅画后,也就除去了对韩熙载的戒心。
好了,关于《夜宴图》咱们就聊这么多吧。下面再简单地和大家说下“乐籍”是怎么一回事。
四、乐籍
简单地说:乐籍,也叫乐户。古代的户籍制度(始于西汉而终于清),通常会把百姓,依据其所从事的职业,划分为很多种户,比如,农户(种田的)、工户(手艺人)、军户(从军的)、商户(生意人)、医户(行医的)等等,乐户(娼伎)也是其中之一种,且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
特殊在哪儿呢?其他户的人口,对两代人之间的相互转换,并没有什么限制,比如说,你家上一辈是农户,到你辈,改行商了、改做这匠那匠了、改当兵了、改做郎中了,那当你从老家儿分出单立户时,就会把你编入商户、工户、兵户,或医户。而乐籍,就不行,只要是脱不了籍,就得一辈传一辈。而脱籍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不过呢,好像出身乐籍的男子,并不太受此限制,而女子则必须是一世为娼伎,世世为娼伎(又,古代娼伎,还有官伎和私娼之分,这差别是相当大的,这个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曾有提到过,这里就不多讲了)。究其原因,大概是最早被编入乐籍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罪臣的妻女(当然也是需要长得有些姿色的,会点吹拉弹唱的,长相不好看的,又没点文艺细胞的,通常就直接罚没为奴了),所以被编入乐籍(亦即充为官伎),本身就带有罚的意味。《梦华录》中的赵盼儿最早不就是因为父罪被罚没入籍的吗?至于说还有一些是被人贩子拐买入籍的,则又另当别论了。
因为乐户干的便是以色艺侍人的工作(也不一定都卖身,很多其实也是卖艺不卖身的。且宋朝是有法令的,官员固可找官伎陪酒应酬,但绝不许与官伎发展私情。不过呢,也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大官,是不把这禁令当回事的),也就是所谓风尘中人,所以,通常身在乐户中的女孩子,都是从小就被教习唱歌跳舞,要往高等娼伎的方向培养,还要学习填词作曲、书法绘画……其中有那有天赋的,又肯用功努力,最后成为一代大艺术家的,也是不乏其人。
可不管怎么说,乐籍女子所从事的还是以色艺侍人的工作。古代,女子最看重的是什么?名节!而此行中人,既是做这个工作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名节好讲了。是以乐籍也被称为“贱籍”,是被人看不起的。乐籍女子到了人老珠黄,不能再以色艺侍人了,尽管也会嫁人,但也只能为妾,不能为妻。所以《梦华录》中的赵盼儿和宋引章都会把能“脱籍”(亦即从良)看得比天大。
好了,关于“乐籍”的这个话题,就讲这么多吧。
END
RECOMMEND推荐阅读●BRTV诚信北京3·15晚会连办七届,今年首次聚焦网络诚信!
●再忆彭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彭士禄
●舞动的长城,认真的父亲!独家专访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
监制:孙成刚张彪翟涛编辑:邢大军戴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