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城位于晋城市西郊,处在太行山和中条山的夹缝之间,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以来村镇众多。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这里匪患极其严重,村民饱受摧残。所以当地很多有大户人家的村庄都带领本村,筑城自保,这就是“沁河古堡”的由来。
名气最大的沁河古堡当属5A级景区皇城相府,除此之外距离皇城相府不远处的郭峪村也是沁河古堡的代表之作。但相比于包装精美的皇城相府,郭峪村则有些土气。郭峪村历史悠久,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村子始建于唐村,明朝时,郭峪为里,清朝,又称镇。民国六年(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
郭峪村位于“樊河”边,这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十多米高的城墙巍峨矗立,城墙上有一大一小两座塔楼,成牛犄角状遥相呼应,对城下方形成强烈的震慑感。现在城为明崇祯十一年修建的,呈东西窄南北长的不规则形状,高12米,阔5.3米,城周米。城堡有东、北、西城门3座,东水门1座、敌楼10座。城墙上,开凿有三层六百余眼窑洞,有防守和进攻用的锯齿形墙垛。
登上城墙,可远望皇城相府的文峰塔,皇城相府就在下面的山坡上。向城内眺望,一排排灰瓦屋顶,还有远处鹤立鸡群的“豫楼”。豫楼似乎是郭峪的地标,无论走到哪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它是崇祯年间,村里的巨贾豪商王重新独资兴建,集“保护瞭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堡楼。豫楼在一个院落里,入口很低调。
步入城内,城中的道路并不规则,多为交错的狭窄胡同,地势也有起有伏,官宅民居交错密布其中。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院落多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
院落里随处可见精美的三雕艺术构件,门楼上有木雕阑额雀替、门前有门枕石雕、山墙上有砖雕悬鱼、檐下有砖雕墀头、门窗顶上有木雕窗棂等等,这些三雕艺术构件雕刻手法多变、雕工精细传神、题材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时代的到来,一些古民宅已经改造成了民宿,改造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与历史原有风貌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散发着浓浓的三晋风情。室内则按照现代人的生活习俗重新改造,达到了星级宾馆的水准,游客到此小住几日也非常方便。
郭峪村与皇城相府,建筑是相似的,但是前者商业化程度没有后者高,郭峪村里面还生活着很多老人和孩子。他们就是村子的一部分,可以体会古村的气韵。知名度上尽管远不如皇城相府,但是也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地方,像豫楼,老狮院,汤帝庙这些都很不错。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郭峪村,对于这个古村都有哪些要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