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18级环境设计专业
山西古建筑村落人居环境调研
实践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学实践,实践教学”的指示精神,开阔学生视野,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在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统一组织下,由宁吉、韩笑、周恒三位老师带领艺术设计学院18级环境设计专业96名学生,于7月11日至22日展开为期12天的小学期调研、考察、实践活动,主要深入考察山西古建筑、古村落的建筑形态、院落布局以及人居环境,组织进行现场教学,实地分析调研,也为下一步毕业设计选题与创作做准备,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接到小学期任务后,针对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天气复杂多变,学生队伍庞大,调研时间较长,教师任务繁重,安全管理压力较大的实际,我们三位老师思想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碰头会议,对小学期任务进行认真规划与梳理,周密制定小学期教学方案,认真规划调研路线,明确三位老师的任务分工,设计入户调研表格,先后给学生召开两次会议,将小学期教学任务与计划提前安排给学生,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相关纪律,提出具体要求。
整个考察过程途径平遥、灵石、晋城、长治四个地市,行程余公里,主要考察了平遥古城、双林寺、横坡古村、王家大院、柳氏民居、上庄古村、皇城相府、郭峪村、良户村、姬氏民居等古建筑和村落,以及平遥推光漆器和长治上党堆锦等手工艺品参观学习。
在平遥调研期间,宁吉老师引导同学们在参观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将立德树人、课堂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同学们利用手机,以小组拍摄Vlog的形式设计记录三天的考察成果,以视频短片方式,多角度、多平台、多领域展现平遥古城的历史文脉,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平遥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中,周恒老师进行了生动的现场教学,给学生们详细分析讲解了古建筑的梁架结构、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装饰等内容,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古建筑测绘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在王家大院,韩笑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周恒老师讲解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带着任务结合实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古建筑测绘,大家通过现场测绘和老师的总结讲评,提升了实际动手的能力。
随后在柳氏民居、上庄古村、郭峪村等古村落中,三位老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绘制了村落地图,并带领学生深入当地居民家中进行入户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居民人居环境和风土人情。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引导,结合实际入户调查、座谈、观察,对传统古村落中人居环境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并设计完成山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分析调研报告。
在良户古村和姬氏民居,周恒老师进行认真分析与讲解,让同学们认识了国宝级建筑“宝玉虚观”,它是金元时代的古建筑,是古朴而简约的结合,它与同时期保存下来的国内最早的古代民居——姬氏民居如出一辙。村落民居的两进院之间的分割采用了简洁大开卷门的方式,显得两进院落疏朗开阔,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也认为良户古村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是学习考察中国人居环境的典范。听了讲解之后,同学们在感叹中华民族古建筑设计的精美奇妙中,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
为确保整个小学期行程的安全,我们始终坚持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人员管理上,我们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班级负责人和小组负责人,配合老师具体抓好整个行程中的人员管理;在疫情防控上,要求学生在人员密集处,全程佩戴口罩;在食宿安全上,要求学生尽量集体就餐,不要乱吃乱喝,坚持每晚9点准时查房;在行程调整上,结合周边省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和当地雨水较大的实际,在不耽误、不影响小学期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及时调整行程,确保学生的绝对安全。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整个小学期考察实践过程中,听着同学们分享的点点滴滴,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积极配合、热情高涨,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际的动手能力,也锻炼学生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老师们也认真负责、担当作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小学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深切感受到通过小学期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短短几天的提高与变化。
END
指导老师
宁吉
编辑
崔雯棋
终审
刘沛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