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建筑#
去过山西的都知道,山西以大院闻名于天下。山西大院,经过历史的洗礼,现遗存的仍有处之多。其建筑宏伟、精雕细琢、独具特色,既有“粗犷豪迈”的北方风格,又有“温文尔雅”的南方情怀。山西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上向来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建筑面积㎡,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间房屋。从高空俯瞰,院落布局方正,整体呈现双喜结构,建筑群体宏伟壮观。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渠家大院。位于山西晋中市,建筑面积㎡,分8个大院,19个小院,间房屋。形式讲究,饱含书香之气,拥有建筑“四绝”。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五进式堂。现被列为晋商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晋商精神。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静升镇,总面积达㎡,形成了五巷六堡一条街的建筑群落。其山水相依、层次分明、精雕细琢,经明清两朝,历时余年修建完成。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堪称“三晋第一宅”的艺术瑰宝。
常家大院。位于山西榆次西南,占地余亩,楼房40余桩,房屋余间,将四个自燃村连成片,集南北风格于一体,融院落园林为一家。其古朴凝重的建筑风格,醇厚浓郁的民俗情调,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历史底蕴,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曹家大院。位于山西太谷县西南,占地㎡,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3个穿堂大院上面连接着三座高楼,内套15个小院,现仍存房屋多间。其古香古色,院中有院,层次错落,宏伟高大,具有浓郁的晋商特色。是一座有着明、清、民国三代风格的传统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中国华尔街”。
另外还有,皇城相府、阎锡山故居、李家大院、申家大院、吕家大院、师家大院、闫家大院,陈家大院等等众多大院,鉴于篇幅的问题,就不再一一展开,请各位网友们见谅。
曾经辉煌的晋商,为什么有着非同寻常的大院情结呢?
一、明清时期的山西人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山西所处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土多地少、土地贫瘠、风干天寒的地理风貌。2、历史上的山西受气候的影响,从明初开始,山西局部就开始出现荒灾,到了明朝中后期直至清朝,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逐步上升,而且范围扩大到全省,危害也逐渐加重。3、山西处于边关地区,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和朝廷连年的征战,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走西口”的出现,晋商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明朝隆庆五年()年,明朝于北元蒙古签订《隆庆和议》开放了沿长城的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后,很多苦难的山西人为了寻求出路,开始沿着西口进行贸易,自此开始了持续四百年的“走西口”。
“走西口”的出现,为生活在苦难中的山西人指明了一条道路,又间接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通道,当时很多百姓做起了货物贸易,大批早期的晋商由此诞生。
三、持续的历史机遇,使得晋商富甲一方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朝廷先后多次从西口出边征战,山西的西口(杀虎口)成了供应大军粮草的后勤基地。山西商人再次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一度繁荣了当地经济。加上清代全国人口暴增,国内市场需求变大,以及清前期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山西商帮迎来了辉煌的时刻,集聚了巨额财富。
四、归根叶落,是每个晋商的愿望
走西口的残酷经历,风沙刺骨的痛苦旅行,更加加深了这些人的恋家情结,更加有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情怀。在晋商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他们就在这穷乡僻壤间盖起来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以此来填补自己背井离乡之苦。也许唯一能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愿望,就是能给亲人盖一座能让他们挺起腰杆的大房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