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资源 >> 正文 >> 正文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可是为什么山西的旅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1/18
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快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

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地处黄土高原,有着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造就了山西省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山西古建筑中有50处被国家重点保护,超过处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拥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被誉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中国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北魏修建以惊险奇特著称的恒山悬空寺,以及中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等等。山西全省遍布了革命活动旧址和文物,为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山西旅游资源的丰富奠定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但是,来山西旅游的游客数量却并不是很多,甚至相对于其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而言,显得“很少”。

也就是说,山西旅游资源是丰富的,但并没有一个与这种丰富资源相匹配的“游客量”,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

山西的旅游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历史人文古迹方面,而山西的自然风光方面并不算出彩,除了壶口瀑布一处特色景观外(何况还是与陕西共享),其他自然风光均无法与边疆地区的大美山川相提并论,虽然云丘山也评上了5A级景区,但是知名度太低。所以从质言之,山西的自然风光并不出众。太行山虽然峥嵘险峻,但有灵气好开发的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河北,留给山西的其实并不出众,也不易开发。

为什么要提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景观的分别呢?因为,自然风光之美并不存在欣赏门槛,历史古迹之美却存在比较高的欣赏门槛,奔着散心的目的,花同样的钱,游客为什么不去选择更容易感受到自然之震撼的山川之美,而非要去看需要一定的古建知识、艺术知识与历史知识方能感受到震撼的美呢?而且古建筑这个事呢,门槛太高了,肚子里没点东西是真看不懂,在游客眼里都是一堆庙。

光是这一点,就要筛掉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游客。至少,山西是竞争不过新甘青藏川云贵黑吉蒙等边疆省区的,何况还有非边疆省区中拥有大美山川的省份,以及国外异国风情衬托下的秀丽风光。

我们不妨来做个对比,敦煌莫高窟,在一处南北米长的区域(莫高窟南区)密集分布了北凉至元朝的座洞窟、平米壁画、多身彩塑。

山西,虽然坐拥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的高古木构建筑座(明清多座),唐至清平米壁画,唐至清0多身彩塑,但它们却相对平均地分布在全省15.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高古木构建筑集中在晋东南),“多却散”的现实就决定了山西在古代建筑、古代彩塑、古代壁画、古代琉璃、古代石雕方面的开发与保护难度。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个省份都没有集中遇到的情况,既是优势,也是难度。

再加上遍布晋中、晋南的晋商大院,遍布晋东南的古村古堡,遍布晋北的长城体系,山西省的古迹确实是海量的。然而,海量的古迹虽然密集分布于山西省,却在山西省内并不集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零散分布于乡间甚至山间。

包括云冈石窟、五台山、雁门关、皇城相府、绵山等五A景区在内,绝大多数的古迹均分布在距离市区、县城10-30公里以上的地段,游客吃午饭不是在景区就是在乡镇,连个县城都来不及回去。

而且,山西整体的地形复杂,交通情况并不如其他省份那么好。原平西以北没有高铁,北部的主要旅游景点集中的地方大同、五台、应县、等地都没有通高铁;高速公路就那么几条,你说你想从大同玩过来,把云冈石窟、五台山、应县木塔、平遥古城、晋祠、乔家大院甚至再远点的鹳雀楼、壶口瀑布都玩到,除了开车自驾还有什么办法?

另外,山西旅游区餐饮、购物、娱乐和住宿等配套设施的也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许多国内外游客与大型旅游团体的需求。

山西除了太原没有现代化大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中小城市真的配套太差,干净安全酒店,打表不宰客的出租车和口味和卫生条件能让所有人接受的饭馆都太少,毕竟旅游就讲究六个字吃住行游购娱。

举个别处的例子,台湾的景点也很分散,遍布全岛,可是大家都愿意环岛玩,这是为什么?首先交通发达,环岛高速和高铁早就修好了;其次台湾经济发达,各地发展比较平均。

综合以上几大因素,山西拥有海量地上原址且独冠全国的古代历史文化真古董,但却又高度分散地分布于山西的表里山河之间,受制于山西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落后,古迹所在乡村或景区的服务水准与交通通达度与外省景点相比并不具有竞争力。

且山西古迹所在的自然风光也并没有在独一性、震撼度上达到远超边疆地区的地步,自然无法吸引到现阶段还是以“历史文化领域小白级别的非爱好者”为主体的客流大规模前往,自然无法获得与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端丰富的储量相匹配的客流量。除非,形成一个旅行社组织、科普讲师提供全程讲解的研学模式,否则很难提高旅行收获感。

驿路相伴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出发点,为了解决用户旅游“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成立的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带动新能源汽车共享,以共享促进旅游,以旅游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致力于打造以春秋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行一体化文旅新IP。通过场景化的服务,串联各景区、酒店,打造IP,给用户提供一个全新的出行体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