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中国唯一一座被称为“皇城”的民间大宅,这座大宅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清朝大臣陈延敬的故居。陈廷敬(-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原名陈敬,清顺治十五年(年)21岁中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因皇帝赐名从此便声名鹊起。
陈廷敬为官五十三年,也是康熙皇帝的老师,深受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的赏识和器重。为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清王朝政权的巩固发展和康乾盛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皇城相府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在明朝崇祯六年(年),为躲避战乱而建;而外城则完工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年)。整个皇城相府建筑群有院落16座,大小房间多间,总面积3.6万多平米。
来到皇城相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气势恢宏。这座土黄色城堡式的宅院被包围在高大的城墙里面,整个建筑依山就势,枕山靠水,占地如此巨大的建筑群,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这座巨型大宅之所以被称为“皇城”,还有一段由尽孝而引发的“民间建皇宫”的故事,因陈延敬在朝做官,不能常伴母亲身边。而母亲张氏夫人也因思儿心切,又想顺便看看京城的故宫,所以张氏夫人决心要去北京看儿子,看看故宫。
但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岁已大,且到北京路途遥远,担心的母亲身体吃不消,必须阻止母亲来京。为了能让母亲见识到梦寐以求的故宫,他答应给母亲修建一个跟京城的紫禁城一样的大宅院。
既然要“仿制”故宫,就得做到由内到外在底蕴上都应相近。相传当年陈廷敬,在修筑皇城相府时,充分考虑风水的结架。建筑群整体规划均衡有致,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
在故乡陈廷敬为母亲建造的这座大宅,取名为“中道庄”。高大的院墙,浑厚坚固,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样式给人以奇特宏伟的神秘之感,跟北京紫禁城相比,确实有着几分相似。
中道庄建成后,因这里的老百姓谁都没去过北京,看见陈家气派的大宅子,也就认为紫禁城就是这样子,于是就逐步演变成了“陈廷敬在家里盖皇城”。
在清朝,把自己的宅院修建得像皇宫,可是忤逆的大罪。这就样,陈廷敬要“谋反”的消息,从山西一路传到了京城,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没想到,陈廷敬的孝心,竟然差点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消息刚刚传到京城时,康熙皇帝并不完全相信,但架不住越传越广,传得有眉有眼,在朝中也有人为此弹劾陈廷敬,康熙皇帝决定,借着西巡的机会,去山西一探究竟。
陈廷敬知道了皇帝怀疑自己在老家盖皇城,还要准备亲访家宅的消息十分惶恐。怕解释不清楚盖房的意图,心急如焚的他,最终想了一个办法,用黄泥涂城墙。既然所有人都说自己盖皇城,不如把“皇”变成“黄”,于是他让家中所有壮丁,连夜把外城的所有城墙,用黄泥巴喷洒一遍,将整个城墙涂成黄色。
康熙皇帝在西巡到了皇城相府之后,顺着城墙转了一圈,觉得这个宅院也不是太大,跟故宫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这怎么能说老臣有谋反之心呢?这里不得不说康熙也有私情,毕竟陈廷敬是康熙的老师,是辅佐清王朝的有功大臣。
康熙大帝询问了陈廷敬盖宅子的原因。康熙听后十分感动,特许陈廷敬以后陪同康熙出访,可以转道回家看望父母。并为陈廷敬的住宅赐名“相府”,后来也因康熙皇帝两次在这里下榻而取名“皇城相府”。
应该说皇城相府在建筑上确实与北京故宫极为相似。北京是以故宫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来建造的。故宫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位置,中轴线穿过紫禁城的三大殿。而皇城相府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外城部分,与故宫同样近乎长方形,故宫三大殿居中的中和殿,是皇帝每年祭祀的地方,在皇城相府里,陈氏祠堂就是这里的中心。
皇城相府模仿故宫还有一个证据就是:皇城相府的城墙高12米,而故宫的城墙就是12米高。另外,作为官宅,皇城相府和故宫一样,院落坐北朝南,布局为前殿后院。真因为这些相同之处,人们就将皇城相府,称做“微缩版的紫禁城”,也叫“民间故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