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资源 >> 正文 >> 正文

游山西阳城皇城相府,是康熙老师陈廷敬的故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9/30

今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自驾到山西旅游,从晋南到晋北,从吕梁到太行,从黄河滨到汾河之畔都留下下脚印,用近一个月时间把山西的主要景点都基本走遍,第一站就来到了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

这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城堡建筑群,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八级、《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35年讲经老师陈廷敬的故居。据说:陈廷敬的母亲想去北京看看皇宫,可是她的身体不好,到北京又路途遥远,陈廷敬怕母亲经不起长途奔波,所以他就按皇宫的样子为母亲造了这座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陈廷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直至成为一代名相,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

每天上下午在广场中央都要举行开城仪式,观众们围在四周观看隆重表演,再现当年康熙帝君临天下大气场面。

康熙四十九年(),72岁高龄的陈廷敬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康熙帝婉言谢绝。后来由于他年老体衰,多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获得恩准,告老还乡后,康熙帝对他念念不忘,在旧居看望时,御笔亲书“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幅匾联赐予陈廷敬,对他的一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并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午亭”为陈廷敬的晚号。陈廷敬去世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将御书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以示纪念。

穿过御书楼便是一座高大城城楼,外城中道庄。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康熙三十八年(年)修建的。按照内城风格,条石筑基,青砖砌墙,城楼、堞楼、望河亭前后呼应,左右相倚,与内城相接。既可登高远眺,赏心悦目,观览风景,又可居高临下,拱卫拒敌,外城门上镶嵌有两块匾额,上为“天恩世德”,下为“中道庄”。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走进相府,迎面便是古朴雄浑大小两座石牌坊。它是陈氏家族用来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这座大牌坊,牌楼上方“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

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小牌坊的规模和装饰均不及前者,也是陈氏家族荣耀的标志。

冢宰第门楼高大,威严壮观,在大门上方有“冢宰第”三个大字。在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外面的两柱间加上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门前有两墩旗杆石。

“冢宰第”的建筑装饰既仿古、仿旧(东方的),又仿真、写实(西方的),开清代颖细繁密的先河。康熙曾经两次在这儿做客。康熙三十九年(年),为表彰陈廷敬的丰功伟绩,康熙皇帝为陈廷敬题写了“点翰堂”之匾额,这幅匾额被挂在大厅上方以示荣耀。

内城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三间七层、高百尺的河山楼和屯兵洞等建筑。河山楼东堡墙根一字形排开、依地势用砖石砌筑的五层窑洞层层递升,直至垛口,大小不同,内外相联,上下用甬道相接。内部既通且连,一进三四间,显得古朴厚重。这些窑洞,既省工省料,经久耐用,冬暖夏凉,易于居住;又错落有致,变化多端,立体感强,隐蔽性好,在建筑上颇具匠心。

建于明崇祯五年(年),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乱军侵扰而建造的防御性建筑。该楼长3.4丈、宽2.4丈、高10丈,是相府城内最高的建筑。楼分7层,有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雄浑坚固,可容千人避难于其中。三层以上设有窗户,楼顶建垛口和女墙,便于了望敌情和抛掷乱石,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备有石碾、石磨、灶具等生活设施,并有地道通往城外,以防不测。

有了高大坚固的河山楼,凭借坚固的河山楼顽强抗击了数次流寇的袭击,保证了周围千余乡邻的生命不受侵害。但楼内容量毕竟有限,为永保万全,陈家耗巨资,于崇祯六年(年)农历七月动工,第二年春天建成。内城全长米,垛口个,平均宽度为2米,高度为12.5米,最高处25米,用石余方,砖多万块。西、北门用铁皮包裹,门上各有楼阁。

世德居是陈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发祥地,是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居住的地方。第一层东方为陈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层为藏书楼,第三层为藏版楼。因为陈家家道殷实,读书人多,又历代尊师重教,所以建有刻版印刷厂,印刷各类书籍供子弟们学习,并有自己的藏书楼。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陈氏家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败落,故居陆续住进了多户村民。

南书院——陈家后人读书的地方。

自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从清晨太阳初升,到下午日落黄昏,我用了整整一天的光阴倘佯在这座迷宫式古堡中。仔细欣赏捕捉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沉浸在古老建筑的氛围中不愿离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