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所展现了
特定时期的人文社会风貌
以及各年代、区域背景下
建筑艺术独树一帜的风格
有机会不妨到这里走走看看
去倾听历史的声音!
01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是河洛康家世代居住的老宅,几经修建行成如今的规模,康家靠漕运起家,也因漕运的衰落而没落。康百万的名号起于清末的康应魁向朝廷捐银一百万两,被慈禧太后评说这中原之地竟还有百万巨商,从此康百万名号流传开来。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02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整体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为“民间故宫”,也有着“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美誉。
王家大院的气势和规模在晋商宅院里首屈一指,其中雕刻艺术精湛、空间格局大气是深深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重要因素。由高家崖、红门堡组成,之间由细长的桥腾空连起,其余由无数四合院组合而成。高家崖是封闭式城堡建筑,承袭了中国古代前堂后室结构,到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艺术。红门堡与高家崖东西相望,堡内石雕融南北风情于一体,是清代雕刻艺术的典范。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都是精品,能体现出王家当年的富贵。鳞次栉比的瓦顶排列有序,整个建筑群非常规整,是中国古代官宦大院的代表作。
03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和郭峪古城景点相邻,皇城相府大清明相,康熙的老师陈迁敬的故居,是陈氏家庭历经多代多年陆续建起来的,所以没有统一的规划,不像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那样规矩完整,建筑有些凌乱,但规模很大,里边除了河山楼,小姐院、御史府等,还有屯兵洞,竟有私人武装。原名叫中道庄,康熙到山西在这里住过两次,后来才改叫皇城相府
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年)为避战乱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年)。皇城相府从明孝宗到清乾隆间的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可谓是量产官员啊。这里原本不叫皇城,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除了建筑之外,景区内还有表演可以观看哦。每天上午09:30,在皇城相府景区广场上会有《大型开城仪式》表演。康熙皇帝到访,陈廷敬奉上编好的康熙字典,皇帝授予其“午亭山村”牌匾,表演观看下来,便能体会当时的隆重。
04刘氏庄园
大地主刘文彩建造的。庄园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平方米,为南北相望相距米的两大建筑群。南部是刘文彩的老公馆,年建造;北部是刘文彩为自己和弟弟刘文辉(年起义,解放后曾任国家林业部部长等职,年在北京病逝)建的新公馆,年落成。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与众多的庄园建筑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规模浩大,保存完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西平原具有代表性。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国封建豪门府邸的遗风,又吸收了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中西合璧,特别以新馆较为显著。
05礼王园
礼王园又名白家大院。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州街29号,原是首任礼亲王代善后裔世袭王爵后于康熙年间建造的“礼亲王花园”。这座景致优雅、尽显一时皇家造园艺术典范的王府林苑在民国初年转给了同样声势赫赫的同仁堂乐家,更名为乐家花园。
花园占地约50亩,南北走向,呈长方形,布局主要以对称为特点。分前区中区后区三部分,前厅建有主厅,中区为玉兰院,遍植玉兰、牡丹,后区为三座三合院是亲王及内眷的寝宫。从中可以看出前区为亲王理事待客的场所,中区为踏花赏月的憩园,后区为生活休息的地方。园中除一些房屋厅堂建筑外,还广建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及假山湖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