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图片 >> 正文 >> 正文

江瀚打捞沭阳岁月的历史痕迹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2/19

打捞岁月的历史痕迹

江瀚

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沭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荟萃,胜迹密布,沧桑岁月给沭阳留下许多历史遗存,有些己经不复存在;有的只镌刻在人们印记里;有的依然熠熠生辉。

多年来,作者作为市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一名会员,不辱使命,坚持寻觅发现历史遗存,潜心研究,收集整理,颇有收获感。

袁公藤(清)

袁公藤(清)位于沭阳县沭城街道紫藤花园小区园内,系清代诗人、文学家袁枚于清乾隆八年()任沭阳知县时亲手栽植。时光已过多年,紫藤仍勃勃生机,盘虬卧龙,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摄影者:作者摄影日期:年秋拍摄于紫藤花园。

勤政爱民碑(清)

勤政爱民碑竖立在沭阳县潼阳镇政府后院,系清光绪辛丑年季冬阴平绅商颂立,该碑为阴平老百姓拥戴赞颂均地均粮的清官而设。由于时隔多年,石碑已破裂,字迹模糊,依稀可见若干字。现已被潼阳镇政府保护置于玻璃罩中。

摄影者:作者摄影日期:年5月19日,参加县作协“潼阳文学采风活动”时拍摄。

红土庙巷(清)

红土庙巷位于西关城内大街,因巷内有一座红墙土地庙而得名。土地庙分南巷和北巷两段,北接城内后街,南接城内大街;南巷北接城内大街,南接老沭河边。北巷现已无存,仅有南巷。红土庙巷建于清代何年?没有人考证,现已88岁的叶惠芳老人讲:她小时候红土庙巷早就有了,大人说清代就有这条巷子,发生在巷子里的民间传说至今仍记忆犹新。摄影者:作者

摄于年4月17日

贤官亭(清)

贤官亭建于清代,位于沭阳县贤官镇贤官居委会,悠悠流淌的大沙河西岸。贤官镇因拥有贤官古亭而得名。历史上关于贤官亭的传说有多种版本,均是为弘扬纪念古代官员为民疏通河流治水患而建。原贤官亭因年久失修,八十年代重建,弯檐翘角,雕梁画栋,高高矗立,气势恢宏,古色古香。摄影者:作者摄于年10月8日

程(震泰)府抱鼓(清)

程震泰是店号,程氏家族是名震淮北的清时沭阳大富豪,从土生土长贫苦农民到发展家业百万金,拥有余顷良田、数百套房产和“九恒十八泰”商铺。虽是巨富却受到百姓口碑,历代程氏家族善行不断,曾被朝庭赐封,声名显赫。沭阳程震泰府邸大门左右竖立着两只汉白玉抱鼓,雕刻着花卉鸟兽,精美绝伦。摄影者:作者摄于年农历11月15日沭城地方节日“月当头”。

沭阳大会堂旧址

沭阳大会堂旧址前身为民国年间的竹棚会场,大会堂建于年,开会称大会堂,营业放映对外称沭阳电影院。九十年代改名工人电影院。

摄影:网络

清代石碑

因清时城北公园为吕家花园,故疑石碑为吕家所遗存,虽经数百年,碑上字迹模糊不清,但可辩认。现石碑下落不明。

.4.8作者拍于城北公园土山上

雕花条石(清)

清时城北公园是吕家花园,民国时改名城北公园。园内原有清代吕谦伯妻徐氏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精雕细刻各种花纹图案,时称“苏北第一牌坊”。年被红卫兵学生“破四旧”所砸毁,其基石被弃之。作者经过到处寻找,终于在城北公园土山上荒草丛中见到己卧躺50年的雕花条石。

.4.8作者拍于城北公园

清凉寺石碑(清·康熙)

清凉寺建于汉代末年,公元年,唐中宗皇帝赴泰山朝圣后南下,经过万匹蔡庄,敬香求子,中宗回京后,果得太子。中宗龙颜大悦,特封清凉寺为“百子庙”,赏拨银两建起庙群,至今民间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有到清凉寺“扣百子”习俗。

清凉寺石碑系镇寺之碑,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碑文为清右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陈廷敬手书。年被砸毁,安徽藉僧人释永通到寺后,将散落的碎石碑捡拾回来,砌入寺墙并加入玻璃罩覆盖。

.10.6作者拍于清凉寺

抱鼓(清)

清时城北公园是吕家花园,民国时改名城北公园。园内原有清代吕谦伯妻徐氏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精雕细刻各种花纹图案,时称“苏北第一牌坊”。年“破四旧”时被毁,年4月8日,作者寻觅到公园土山上时,发现这对抱鼓。认为这就是徐氏牌坊底座两侧抱鼓。

由于保管不善,两只抱鼓现已失去踪影。

摄影者:作者

年4月8日摄

古栗林(清)

古栗林位于新河镇周圈村,相传清中晚期由鲍姓地主所植,栗林占地百亩,光是百年以上栗树就有一百多棵。后人有诗曰“金秋一树带刺猬,虞姬沟畔满枝肥”。颗颗古栗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遮天盖地,静谧舒适,清新恬淡。

摄影:作者

年7月6日摄于古栗林

清真寺(清)

清真寺在沭城西关马巷北首,建于清末,起时由阿訇马振才布道伊斯兰教。

摄影者:作者

摄影日期:年10月18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