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味道
9月23日是 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两节相继,两节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丰收,团圆,中国传统文化里两大绝美的意象就这样不经意地交融在了一起。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带着淡淡的乡愁,带着怀古之思怀土之情出发了,他们走向乡村,走向田野,走向三晋大地的东南西北。他们用笔用镜头留住了软软秋阳下谷穗的倩影,留住了绵绵秋雨里瓜果的芬芳,留住了父老乡亲面庞上的容光,留住了这岁稔年丰天心满月。
大地丰收了,记者也丰收了。
大地收获了一个硕果累累的秋日,记者收获了一次滋养心灵的熏陶。
丰收的味道是什么?丰收的表情是什么?
从田野归来,我们仿佛找到了答案。
丰收,是山上的翠绿,是田里的金黄,是水里的欢跳。
丰收,是家里的笑语,是村里的欢声,是打谷场上的共话农桑。
丰收,是对年稼穑的回响,是对乡村振兴的注解,是对盛世宏基的礼赞。
在农耕文化悠久厚重的中国,还有比这种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更踏实的吗?
愿奋斗不息,愿幸福永在,愿家园永绽笑颜。
年9月26日《山西晚报》18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皇城相府,千人共享“八八”丰收宴9月23日18时许,在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上,随着“康熙皇帝”随从“三德子”高八度的“传旨”,广场上顿时鼓乐齐响,宫女们拿着宫灯领路,服务员们鱼贯而入,将托盘上的菜肴依次摆放。上千名游客分坐在张餐桌上,品尝着极具当地特色的“八八宴”,欣赏着文艺节目,欢声笑语连连,祝福话语阵阵,共同欢度 丰收节。
当晚,纪念皇城相府开放20周年暨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千人八八宴·共庆丰收节”拜月大典盛大开启,在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上演绎了一场“康熙皇帝”南巡驾临中道庄丰收有感、赐宴“八八”与民同乐的场景。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地处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沁河之畔,是清康熙帝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故里。年,村里依托陈廷敬故居发展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皇城村已是“全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历史名村”,其中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典范,同时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十佳文明景区”“中国 旅游景区”“中国古堡研究基地”。9月1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个特色村庄”“个乡村文化活动”名单公布,皇城村成为晋城 入选村庄,也因此成为9月21日晋城市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的中心会场。
今年中秋节遇上丰收节。百桌千人“八八宴”,以“丰”“收”字样呈现在广场上,场面甚是震撼。阳城烧肝、特色水晶猪头肉、甜饭、小格、卷煎、鱿鱼、生汆丸、鸡蛋汤……在阳城当地,“八八宴”有简化版的满汉全席之说,是逢年过节、迎接贵客的豪华宴席。“八八宴”,有9个凉菜,八盘八碗16道热菜,一桌共25道菜式,以蒸为主,以炒为辅,荤素搭配,丰富多彩。当晚一位负责上菜的领班介绍,“八八宴”上菜的程序也很有讲究:先上9个酒盘,象征位列九鼎;再上八八十六碗,先咸后淡、先浓后薄,滋补养生兼顾。
桌上的佳肴,让游客们眼花缭乱。游客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月满西楼》《南巡歌》等精彩节目。节目互动环节更是有趣,主持人提问“八八宴”菜品,游客畅谈感受,即可获得一份皇城相府提供的文创产品。
河南的王先生领着一家5口趁着中秋小长假去皇城相府旅游。得知9月23日晚要举办“八八”丰收宴,每人只需29.9元,他决定改变行程,品尝佳肴后再返回河南。围坐餐桌将每道菜肴细细品尝后,王先生连连叫好。
中秋节月饼自然是主角,在御书楼广场上,写有“皇城相府”字样直径近两米的巨型月饼吸引了游客的注意。由演员扮演的相府主人陈廷敬之母携陈家众女眷叩拜月老,祈福天下时和年丰。游客们共唱丰收歌,共跳丰收舞,共同祈祷人寿年丰。
而就在9月23日晚,由陶泽如主演的3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在央视八套完美收官。
经过20年的精心打造,如今的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影视拍摄基地。皇城相府文旅公司董事长王天亮介绍,从年《康熙王朝》在皇城相府取景之后,《一代名相陈廷敬》《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等相继在皇城相府拍摄。如今,电视剧《立秋》在皇城相府拍摄正酣。
如今的皇城相府已是国家5A级景区。10月1日,中国首部明·清院落实景融入剧《再回相府》将在皇城相府正式上演。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吉毅
通讯员:成鹏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助理章彦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