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图片 >> 正文 >> 正文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晋城实践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11/9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记者跟随采风团到晋城农村、机关、企业采访,所到之处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处处热浪涌动,一批批喷薄而发的新业态新项目,一个个华彩落地的好思路好做法,汇聚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和澎湃动能,晋城大地呈现一派大干快上的新气象。

创新驱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添动能

11月23日,记者团来到山西阳城阳泰集团屯城煤业有限公司采访,进入厂区,仿佛置身于居民生活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人来车往,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中。

“要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中之重是助力煤企转型升级。对于我们屯城煤业来说,以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积极推进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炭企业。”屯城煤业董事长梁文艺向记者团介绍煤企转型升级经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晋钢集团”)更是如此。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巴公工业园区的晋钢集团,曾一度产能过剩、市场低迷,陷入了发展困境。为顺应高质量转型发展要求,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晋钢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投资亿元建设晋钢机电装备产业园,实现“四个转型”——向绿色环保、多元高端、循环高效、智能智造转型。如今发展为铁、钢、材及配套家电面板等产品深加工生产的全产业链钢铁联合企业,到“十四五”末,在晋城率先打造千亿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将达到千亿元。

通过改革创新,晋钢集团成为晋城经济发展“高地”,同样,晋城光机电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成为晋城“硅谷”。

走入晋城经济开发区的光机电研究院,大厅内排列着三组机器人,吸引了记者们眼球,有写毛笔的,有打高尔夫球的,有玩篮球的……机器人广泛应用给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光机电研究院围绕纳米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光机电集成技术与重大应用3大方向,争取五年内,招引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30人以上;引进光机电领域关键技术成果10项以上;自主创新申请发明专利30项以上;孵化项目公司、培育高新企业10家以上;带动新增产值30亿元。”光机电研究院负责人给记者们描绘了未来晋城的发展空间。

处在煤企不见尘,处在钢企不见烟,站在光机电企看蓝天。这是晋城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呈现。

产业支撑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皇城村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乡,全国文明村。11月23日,记者来到皇城村采访,零距离感受皇城村的富足。

“全村有户口人。村集体企业皇城相府集团有煤炭、旅游、制药、制酒、房地产、其他产业六个产业板块,员工余名,总资产80多亿元。今年1—10月实现收入3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万多元。”说起皇城相府,皇城村党委书记陈晓栓颇为自豪。

托起皇城人的幸福梦,主要依靠强大的产业支撑。在雄厚财力支撑下,皇城村有了更强的发展底气,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相府药业“中成药、化学药、健康产品”集群创新发展,推动沁河制药公司产能提升。尤其是加快推动相府酒业年产吨蜂蜜酒扩建项目达产达效。

据悉,山西皇城相府酒业有限公司拥有两项国家级蜂蜜酒发明专利,建有全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蜂蜜酒生产线。各类发酵罐、储酒罐余个,全自动灌装生产线3条,投入运行后每条灌装生产线每小时可灌装瓶。其生产工艺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全自动发酵设备,洁净环保生产,产品经过山洞窖藏,口感绵厚香醇,达到国际QS标准,在全国领先。该项目年产能可达到吨,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税收约1.8亿元,利润约1.65亿元。解决就业余人,带动当地1余户蜂农致富。

阳城县皇城村凭借资源“天赋”和团结拼搏率先挤进全国文明村行列,而陵川县秦家庄村则是靠“人和”发展起来的全国文明村。

地处太行山上的秦家庄村,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地上无企业,地下无矿产,发展缓慢。年一个叫逯江平的人被推举为“带头人”,确立了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他带领党员干部自筹资金万元,注册成立了陵川县绿尔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31栋大棚,占地亩设施蔬菜项目基地,通过两年的经营,每栋大棚年纯收入达到3-4万元。

为满足村民的就业增收需求,秦家庄村于年投资余万元实施了二期工程建设,建成了20栋山东寿光第六代日光温室大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支部一班人的带动下,绿尔新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为了实现多元发展,该村又投资万元建成了亩规模的水果采摘园,年生产各类新鲜蔬菜、水果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万元,仅此一项,为全村人均增收2余元,解决劳动就业人,带动了全村脱贫户致富奔小康。为延伸产业链条,年完成投资2万元,建成了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大棚,用于有机蔬菜和高品质水果种植、鱼菜共生循环产业示范等;为实现农业产业循环发展,该村完成了年处理20万吨粪污秸秆的有机肥生产项目,实施完成了0亩荒山连翘种植项目,形成了“山上种连翘,山下栽果林,村中发展蔬菜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1月23日,记者采风团走进秦家庄村日间照料中心时,76岁村民庞元兴正在晒着太阳等着开饭,说起如今的生活,他一个劲地叫好。“国家政策好,村干部也不赖,把一个穷村变富了。我们老年人不但有养老金还有村里分红款,每年过节有福利。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文旅康养为高质量发展蹚新路

近年来,一个叫“太行人家·喜镇苏庄”的景区悄悄蹿红,成为网红打卡地。

11月24日,记者走入高平市苏庄村,街、巷、院、房、阁、庙古风犹存,徜徉在古民居院落间,连绵的院落、装饰精美的古屋把人带入明清时代,让人联想翩翩。

“苏庄村作为高平城市的‘会客厅’,将以‘太行人家·喜镇苏庄’为主题,打造大型中国传统婚庆体验馆和特色的康养文旅乡村庄园。”高平市国投文旅发展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介绍,按照前期规划,一期工程建设投资约余万元,对账房院、春明院、杨家东院、贾氏老院等8处明清古院落及周边部分古街道区域进行了改造,并对周边环境品质进行提升,配套完善古苏庄文化展厅、咖啡厅等生活服务功能用房,使原本蒙灰的古建重新焕发生机。

年“五一”“十一”期间,进行婚俗展、婚俗表演等情景剧,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景区实现叫好又叫座火红场面。

高平市深挖掘历史文化,唱响“文旅康养”大戏,与高平一山之隔的沁水,也在文旅康养产业上持续发力。

大山深处的沁水县龙港镇柿元村,蜜源资源丰富,养蜂历史悠久。此地生产的刺槐蜂蜜、荆条蜂蜜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为了进一步发挥沁水养蜂产业优势,年沁水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在全县实施蜂业翻番富民工程,投入余万元打造了集养蜂生产科研、加工、物流、蜜蜂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蜜蜂小镇”;投资余万元建设“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投资余万元,建设了72个标准化养蜂场和休闲观光蜂场等,使沁水蜂业全面转型升级,让沁水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进入新时代,“文旅+康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产业,拥有文物古迹数量众多的泽州,在发展文旅产业上一马当先。凭借着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拥有“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之美誉的大阳古镇便脱颖而出。

“大阳古镇是一座拥有0多年历史的古镇,拥有34万平方米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并且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这里有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古迹,有问世年的宝塔,有九州针都的桂冠。威名赫赫的阳阿宝剑就出自这里。”大阳镇文化站站长颜文红讲起大阳古镇历史滔滔不绝。

近年来,大阳古镇招商引资加大开发保护力度,对多处文保单位和主要街巷的保护和修缮。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并加入现代化元素,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大阳古镇呈现在游人面前。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官居商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令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