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已至,春节将至。“互联网+春节”成为过年新“姿势”,全国各地相继推出家乡味儿十足的线上文化活动。山西举办文旅推介会,带网友在线上逛游、逛吃,介绍春节假期即将推出的年俗活动;各市多家博物馆、图书馆也借助网上直播、云上展厅等形式,开展多彩线上活动;景区联动打出“组合拳”,推出沉浸体验……网友纷纷表示,精彩纷呈的线上文化活动,增添了别样年味。
云端赏年俗“晋虎”迎新春
虎年春节的脚步渐进,1月18日,“欢乐中国年·地道山西味”山西文化和旅游中国年云推介会在太原古县城启幕,以“云游”的方式连线洪洞大槐树、皇城相府、乔家大院等景区,介绍景区标志性打卡地和春节年俗活动。直播间还结合丰富的曲艺、非遗、面艺等展示和表演,带给大家独具山西风味的年俗体验。网友“双立人”在直播间留言:“现场实景拍摄加上专业讲解,足不出户尽享山西年俗文化。”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在线向全国游客发出邀请,山西年俗文化传承久远,期待全国各地游客走进山西、爱上山西、常来山西,真切感受、了解山西的风土人情,感受来自三晋大地的新春祝愿,品味地道、悠长的年俗故事,爱上山西的厚重文化与秀美风光。
通过这次推介会,一只富有山西特色、活泼可爱的小虎成为新晋“网红”。它是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文旅IP形象“晋虎”,它与打铁花、秧歌等非遗表演互动吸引了不少网友。“晋虎”利用“晋”字书写笔画的对称结构,自上而下,与小虎面部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的构成统一起来,形成晋味儿十足的IP形象,既有品牌名称“晋”字的辨识度,又有山西民俗布老虎文化的表现特征。
22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钟楼街的“支棱起来——虎意新潮主题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正在拍照的太原市民袁硕对“晋虎”赞不绝口:“这小虎的眉眼正是采用了山西经典虎形象‘黎侯虎’的眉眼造型,是经典与时尚的结合。”
在山西的面塑、刺绣、剪纸、砖雕、琉璃等非遗传承发展中,有很多以虎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记者注意到,除了“晋虎”,现场还展出了许多虎元素展品:展柜里摆放着形形色色的布老虎;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山西民间布老虎的照片,照片旁“故暖新承”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楼梯旁挂着的年画:系着肚兜的幼儿骑坐在一只憨态可掬的老虎身上……在二楼的互动留言区,市民纷纷在便签上写下新年愿望和对家乡的祝福。市民薛淑英留言:“山西解锁文旅‘IP’晋虎,希望它能成为媒介,把家乡年俗介绍给全国各地旅晋、留晋的人们。”
享文化盛宴品地道年味
新年伊始,山西多地利用数字资源和直播平台,推出迎新春线上活动,让广大群众在线上尽享年味。
足不出户赏民俗。天塔舞狮、武乡顶灯、清徐背棍……1月10日起,省文旅厅携手40余个省内非遗保护单位以及非遗传承人共同发布“非遗里的山西年”系列短视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微博、B站联动推广,推介山西非遗年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月中下旬。网友
清梦在微博留言:“看到家乡的万荣花鼓就回想起儿时过年赶会的时光,顿时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山西各地有很多独具特色的非遗年俗,希望通过政府主导、平台发力,让更多外地人了解山西,爱上山西。”运城开展“戏腔蒲韵贺新春”线上戏曲展播系列活动,精心挑选了优秀传统剧目和红色题材剧目让广大戏迷朋友过足戏瘾;推出“中华传统文化微课堂”系列活动,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和课程培训,介绍年俗文化、非遗,让网友体验运城传统文化魅力。博物馆、图书馆等“云上”文化大餐纷纷上线。山西博物院推出“虎虎生福——年文化系列活动”。1月31日至2月6日,可通过山西博物院微博观看博物馆“铜”你七天乐系列短视频展播,与专家学者在博物馆里寻找“虎”的踪迹。春节期间,山西省图书馆推出“文源云讲坛”,《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艺术》《盲人摸象戏曲谈》《舞蹈与生命的交响》……春节传统艺术系列讲座与读者相约云端;1月25日至2月10日,小读者可在省图少儿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