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图片 >> 正文 >> 正文

沁河日记之沁河入黄丨千里行终归大河七十载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9/2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065616116687832&wfr=spider&for=pc

每日视频

一分钟领略武陟之美:沁河在武陟汇入黄河

↓↓↓

01:01

绿色沁源·山西晚报千里走沁河

大型报道第十四站——沁河入黄

出太行,下河南,从峡谷到平原,采访团一路追随着沁河,来到河南武陟。

山西晚报千里走沁河采访团一路追随着沁河,来到河南武陟

县第一黄河河务局的同志早已在高速路口,等着沁河老家来的人。

武陟是沁河汇入黄河的地方,也是我们千里走沁河的最后一站。

14站,公里,万阅读量,千里走沁河完美收官

沿着66公里的沁河堤坝,车先到了沁河口。

已经是白露节气了,河南还炎热异常,中午时分能达到35摄氏底的高温。

站在桥上看,河水碧绿,岸边青纱帐,河边大树的掩映下,三三两两有人垂钓,看见人来,也稳如姜太公,不动。

武陟沁河口河水碧绿,岸边青纱帐,经常有人在河边垂钓

往年水势大的时候,沁河水就从这里直接汇入黄河。

在这片冲积平原上,沁河成为黄河最重要的水源,被称为“小黄河”,也是黄河众多支流中唯一被纳入国家统一治理的河流,史上曾多次改道,直到清雍正年间筑了堤防才稳定在这里。

武陟县里的生态和企业用水都是从沁河提取的,但因为今年天气干旱,河床萎缩,水量不足以供应,又从黄河调水灌入沁河水道补充。

黄河调水灌入沁河水道,灌溉沿岸农田

所以要看到两河交汇处,还要再往前走一段。

拐进一条土路,两边全是花生地。入黄处的沁河,出现了眼前。

奔流了公里的沁河,从源头到这里,米的落差,改变的不仅是水位,还有它的模样。

山没了,树没了,石头也没了,极目望去,天地间黄沙伴水一片苍茫。

山随平野尽,河入大荒流。

入黄处的沁河山没了,树没了,石头也没了,极目望去,天地间黄沙伴水一片苍茫

我痴痴地一个人沿着河道向前走去。脚下是河沙,攥一把在手里,隐隐还有水气。往年一眼望不到边的河面现在只有三三十米宽。

向东,一直走,一直走,伴着它向着黄河而去。

天微蓝,河平缓,身边有鸟鸣,脚下无水声。

不知走了多久,时间好似凝固了。

嘉应观御碑亭。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

武陟历来是沁河犯险之地,暴雨季沁河、黄河同时涨水,沁河不仅汇不进黄河,反而会被黄河水倒灌逆流,造成水患。翻开史书,上载从公元年到年,沁河下游曾决溢次,18度淹没两岸县城。每次洪水来临,城东嘉应观的钟鼓楼就会同时敲响,如号角般召集人们上坝抗洪,直到新中国成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设防洪工程,钟鼓声再未响起,前所未有地实现了70载年年安澜。

18天千里相随,看你出山,看你欢腾,看你壮大,看你南下,听说你也曾暴虐发怒为害一方,如今却只见浅吟轻唱走过晋豫之乡。

一直走到前面一人高的青草滩拦住去路。

入黄处,就在眼前,竟是只能靠无人机飞过去看了。

罢罢罢,虽怜故乡水,千里难别行,但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路向前,是东海。

送你,就到这里吧。

沁河,再见!

每日Vlog

送你到千里之外,沁河再见

明天隆重推出16版特别报道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绿色沁源·山西晚报千里走沁河大型报道特刊

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沁河日记之沁河源头丨若无涓涓崖底水哪得滔滔江河来

沁河日记之三泉探秘丨右玉满山绿何来沁源油松开善端

沁河日记之三线记忆丨好人好马上三线曾经尘封半世纪

沁河日记之灵空圣寺丨昔日皇子出家寺今朝森林康养地

沁河日记之多彩家园丨绿色红色倾城色秋风不改沁河波

沁河日记之美食南峪丨不意直播成爆款千万网友赞山西

沁河日记之出龙头湾丨出沁源龙行大地探锂电未来可期

沁河日记之张峰水库丨张峰村移民为水库沁河水育出三文鱼

沁河日记之沁河古堡丨古堡林立沁河岸湘峪看罢有窦庄

沁河日记之润城一日丨沁河环抱砥洎城四朝古村现河街

沁河日记之皇城相府丨三百年皇城恢弘东西方古堡与共

沁河日记之第一湾丨一湾碧水绕青山千里沁河出晴川

沁河日记之山里泉丨出太行沁河美如画奔河南从此不还家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谢燕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寇宁

视频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谢燕李永江

马立明杜金栋寇宁赵亮张婷

航拍: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永江赵亮张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薛旭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