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一条古道,串起了泽州的历史与沧桑

来源:皇城相府 时间:2022/8/11
北京皮肤科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来源:|太行子ID:qhpin」

清康熙年间某一天,阳城皇城村陈廷继驰马扬鞭行在太行陉驿道上。过碗子城、拦车驿、天井关,在天水岭附近他突然偏离驿道,踏上朝西边而去的一条石板路。天色渐晚,家越来越近,陈廷继诗情澎湃,写下了律诗《清化道上》:“扬镳日暮满尘沙,仆马知途取径斜。疏草疏烟分野店,凄风凄雨乱啼鸦。兼旬驿路辞京国,百里青山隔故家。旧日居停犹可忆,小桥行尽竹篱笆。”陈廷继是大清相国陈廷敬的弟弟,他驰马归家的这条路,便是赫赫有名的清化一大道。

(碗子城)

(拦车驿)

(天井关)

(南河底村)

清化一大道在古代时为山陕豫三省间的交通要道。民间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往泰山封禅,曾行经此道。学者陈桂花考证认为,清化道“系唐代东京洛阳至西京长安官、商、兵必经之道。”在明隆庆年间黄汴所撰《一统路程图记》、天启年间程春宇所撰《士商类要》中,都谈到过这条路。《一统路程图记》曾评价清化道治安良好,“清化以西无盗,夜月可行。”于是,在明清至民国数百年间,我们可以看到数不清的客旅行商趁着月色行在这条古道上,东来西往,逶迤不绝。

这是一条怎样的古道?

都要途经哪些村镇?

沿途有着怎样的风景?

明代《一统路程图记》记述有古道的大致走向,过清化镇后“三十里王庄,上太行山,三十五里红花口,十五里浪车(今拦车村),八十里周村”。《晋城市交通志》则详细描述了沿途所过村落:“自周村起,经岸村、南上坡、望头、南岭上、冶底、上犁川、东岭口、新房洼、天水岭、天井关、沙石堡、石槽、晋庙铺、水奎、拦车、岔道口、草底铺、山尖、油坊、化布施、大口、口南湾,从碗子城出境,至河南清化镇(博爱县)常平。”

清化一大道西起周村镇,经冶底、上犁川等二十多个村落,南抵河南清化镇,东南路段与太行陉驿道重叠。明清至民国时期,古道上客商往来不绝,丝绸、棉花、食盐以及泽州的煤炭、铁货经此道源源不断东运河南,粮食、竹货、茶、糖等货物又经此道绵绵不绝西运陕西。这是一条著名的商业大道!

时至今日,在古道途经的村镇中仍能窥见当年的商业繁荣。比如:周村镇为泽州西部门户,清末时镇上有大小商号七百余家。拦车村是泽州南部最重要的驿站,村中仅骡马店就有六七十家,百货店、米面店、杂货店等店铺更是一应俱全。除周村、拦车外,在清化一大道上最繁荣的村镇便数冶底与上犁川了。在古道上,流传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上七里,下八里,不住犁川住冶底”。为什么要“不住犁川住冶底”?这句话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犁川桥)

(犁川东街)

清化一大道绵延上百里,翻山越岭,崎岖难行。商旅们出清化镇上得太行山后,大多会在拦车村住店、歇脚。过拦车村,如果一口气不能走到周村镇,那么犁川或冶底便是最好的住宿歇脚点。“不住犁川住冶底”这句谚语,其实是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路指南。犁川与冶底相邻,都处于清化一大道的中段,两村间横亘着一座大山,名曰凤凰山。从冶底到犁川,山路崎岖不平共15里,商旅们是翻山后在冶底住宿,还是不翻山在犁川歇脚,心底都免不得要念一念这句谚语,好好抉择一番。

犁川是泽州南部商贸大镇。这里以铸造犁铧闻名于世,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清末民国时,犁川镇上商号店铺不计其数,如义兴和、元兴泰、公盛恒、泰兴源、天福成等。这里煤矿、磨坊业、造纸业也非常繁荣,据记载仅私人煤窑就有10多座,磨坊上百家,从事造纸的工人有30多人。除此外,犁川还设有粮食交易市场,有和盛楼、玉盛楼两家银楼。年,晋城市新发现一张道光三十年犁川镇元盛隆票号出具的银票,是犁川商贸繁荣的重要证据。

冶底村在明代便有“陕右通衢”“山陕通衢”的美称,这里商业也非常繁荣。清化一大道呈东西向穿村而过,形成前街、后街两条商业街,沿老街分布有骡马店、当铺、饭庄、油坊、杂货铺等各种商铺。老街东头建有老君庙,是清朝时冶铁业行会所在地。光绪十三年商家重修老君庙,仅《重修碑记》中记载的商号便有泰兴山、泰义山、裕合魁等30多个。老君庙前俗称“打尖场”,是古时客商临时歇脚的集散地。老街西头坐落着岱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年)。岱庙山门前保存有一段清化古道,长十八丈,高七尺五寸,宽两到三米,全部用整齐厚重的砂岩条石砌筑。据岱庙石碑《创修岳庙前大路石趾记》记载,这段古道建造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年),从初夏到深秋,历时五个月,费钱三十千零六百七十文。

除冶底岱庙门前古道外,清化一大道在冶底村西北部、犁川镇八里坡还保存有数段遗址。古道宽约2至3米,依山势地形修筑,蜿蜒曲折,用不规则的青石铺垫而成,石板上留有深浅不一的马蹄印,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荣。

(冶底大道)

踩在清化一大道斑驳的石板路上,你似乎仍然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脚下的小路,曾经有数不清的商旅驮队来来往往,曾经也有不少的名流在此驻足眺望。明万历年间,沁水湘峪人孙居湘第一次上京赶考时走的便是这条路。其后他考中进士,去山东恩县做知县、到南京做监察御史,仍要途经此道。沁水窦庄张铨、阳城皇城相府陈贲懿、泽州知州张汝霖,甚至是吴中名士顾诒禄等,都曾从这里走过。他们或是上进赶考、或是外出做官、或是远行访友,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故事。

清化一大道是山陕豫三省间交通要道,也是古上党地区著名的商道。这条古道不但将太行陉驿道向西边延伸,也将万里茶道的传奇向着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延伸。

图片:孔伟

文字:李泽军

来源:晋城文艺

编辑:太行小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